
南开河水清又清。
奔腾不息的南开河是南渡江上游最重要的一条河流。
南渡江源头附近群山环抱
水至清,鹅卵石犹如袒露在空气中。
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
对于喝着南渡江水长大的我而言,许久以前就萌发去江之上游乃至源头感受一番的想法,可惜因故屡屡不能如愿。临近2010年冬至,出差白沙黎族自治县办事时,偶遇家乡友人组队前往南渡江源头探奇,遂得以成行。
车程3小时,山路崎岖好景不尽
南渡江是海南的母亲河,亦是岛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南峰山(海拔1223米),流经白沙、儋州、澄迈、定安、海口注入琼州海峡,全长333.8公里,流域面积7033平方公里。
寻梦之旅始于白沙县城牙叉镇。那天上午8时20分,我们3辆越野车从牙叉镇出发前往南开乡,仅仅十几分钟后便遭遇盘山公路。约摸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南开乡南妹二桥,越野车开始右拐,先前那段水泥铺就的盘山公路换成了崎岖的土路,真正的考验开始了。除却中间一小段约5分钟车程的水泥路,期间越野车均以每小时约15公里的速度在山路上颠簸爬行着。直至中午12时,我们方抵达南渡江上游所在地———南开乡高峰村委会方通村。
[page]高峰村直至2002年才开通进村公路,该村四面环山,其下辖的5个自然村就坐落在半山腰上,村舍如同楼梯般建筑在山上。尽管已通路,但因山路险阻,导致运费昂贵,比如建房材料的运费占到整个建房费用的一半以上,这极大限制了高峰村的经济发展。
从县城到方通村,约摸60公里的山路,越野车整整爬行了3个小时。随行的朋友说,由于通往高峰村的整条道路异常狭窄,遇到2辆方向相反的车子就得小心翼翼地行驶了,高峰的路况在旱季尚好,一旦进入雨季,进入高峰的路泥泞无比,无论是越野车还是摩托车,行走都将非常困难,且险象频现。
尽管路程艰辛,但无限风光在险处,沿途之美景已将我们的疲乏一扫而光。只见山路两侧入眼处尽是郁郁葱葱、山峦叠翠之景象,阳光普照之处,雾气仍旧缭绕山头,宛若仙境。洒落在山路上的青黄落叶,竟随着前方越野车驶过后产生的气流跳动起来,俨如一个个律动的音符。散落在山路边的寥寥几户黎族人家,尽管住宿简陋,出行不便,但生产生活条件的艰辛仍挡不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这山林的真正主人。
徒步5小时,南渡江源头探奇
方通村是南开乡高峰村委会下辖的5个自然村之一,地处南渡江源头,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该村现有35户150多人,主要靠种南药、橡胶、木薯维生,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左右。
在南开乡乡干部符桂云的带路下,我们一行十几人往方通村东北方向沿溪而行。没走出多远,我们就挽起裤脚开始涉溪。“这就是南开河,她是南渡江上游最重要的一条河段。”符桂云满怀自豪地说。
站在河边,只见南开河清澈如镜,鱼翔浅底,或许是人迹罕至之缘故,布满河道的鹅卵石长满青苔,脚踩上去滑溜溜的,一不留神就会滑倒,队伍中就有人“中招”被鹅卵石连续放倒在水中好几次,引来大伙阵阵笑声。
落叶堆满山路,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啾啾鸟鸣响彻山林,山路沿途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大片森林浓郁苍翠;河床水道蜿蜒曲折,溪流交错;岩壁奇松怪石,云海险峰美不胜收。置身山林中,此情此景,好生难忘。连续徒步5个小时抵达目的地,中间只有休憩片刻,竟不觉得疲惫,我们都有些惊讶于自己的体力了。或许是山林胜景赐予我们无穷尽之力量和勇气。
作为引路者,符桂云始终走在队伍最前头,其步伐之轻快让人艳羡不已。已在南开乡工作18年的他说,他每年都要去高峰村六七次,前不久他还陪数名法国游客在南渡江上游徒步探险。
符桂云说,山里的生态保持仍较为完好,至今还有熊、豹出没。只是徒步5个小时里,我们没有邂逅熊、豹,倒是沿途有一条蛇倏忽从前方1米处窜过,着实把我和另一位驴友吓了一大跳。
终生护林禁渔,山林守护者的约定
下午2时许,我们抵达高峰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道银村。狗是一种灵性的动物,有道是:游客未到狗先觉。还没进村,道银村的小狗早已接连犬吠起来,它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告诉村里的主人———远方的客人到了。道银村现有18户78人,属黎族村庄,村民皆姓符,主要靠种橡胶、南药维生。
符桂云说,高峰村委会下辖的5个自然村当中,道银、方佬、方红、方通4个自然村均有一道“禁渔令”,这是村民自发颁布的“乡规民约”,主要是为了保护生存在南开河里的鱼儿。
在海南岛已记录到的106种淡水鱼鱼种中,仅在南渡江源头南开河一段就发现有48种。但因过去山区群众炸鱼、毒鱼等掠夺性捕捞,导致这里的鱼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数十公里的河段里很难觅到一条成人手掌大小的鱼。
2007年,居住在南渡江源头的道银村村民在流经自己村庄的南渡江源头建立了禁渔区,以保护这里的淡水鱼资源。
在道银村遇到符国强的时候,他正躺在吊床上休憩,他是该村5个护林员之一。2008年,他被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聘为护林员,肩负起保护家园生态的重任。每天,除却1名队员休息和在设卡点值班外,其余3名护林员从上午八时至下午四五点,都要手持山刀带着干粮巡山护林,每天都要走六七公里山路。符国强说,每年7月至9月进入雨季后,山蚂蟥成群出没,护林员被咬已成家常便饭。尽管如此,符国强等人仍无怨无悔,坚守在山林中。
“我要干到走不动为止。”现年47岁的符国强说,整个高峰村委会共有30多名护林员,他们将共同守护这片原始生态宝地。
有时候,乡规民约更能发挥作用。符国强说,“禁渔令”禁止所有人在保护河段炸鱼、电鱼等,随着“禁渔令”的实施,如今生长在南开河里的石棱鱼、郡鱼(音)越来越多。
生长在南渡江源头的一山一木,一江一鱼,犹如长了灵性,恰如生活在世间的人们,他们都需要属于自己的原始空间。无论尘世如何变迁,祈愿生活中的我们不单在梦里邂逅到南渡江源头的原始美丽,更希望在现实中永远守护那山色含黛、水色含青的美丽画卷。(梁振君 吴坤霖)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