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
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1-02-22

  2010年9月28日,省重点惠民公共文化工程———海南省歌舞剧院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古月 摄

2008年竣工的海南省博物馆。 本报记者 林萌 摄

  “十一五”是我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也是海南文化事业非常繁荣的五年。

  在这个不平凡的五年时间,省、市县、乡镇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歌舞剧院、省健身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成,省级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海南文化公园全面建成,实现了海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一举成为海南的文化坐标。

  全省18市县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向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稳步推进。

  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赢赞誉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有15个市县的30多个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建设,临高、儋州等市县的新文化馆、新图书馆已投入使用;文昌、东方、琼海、白沙等17个市县的广播电视发射设施实现更新改造;儋州、万宁、澄迈、保亭、陵水、五指山等市县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实现新建。

  除了市县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省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约6亿元,相继建成省图书馆(2007年竣工)、省博物馆(2008年竣工)、省歌舞剧院(2010年竣工)和市民文化广场等省级重大文化项目,五年中累计投入资金约6000多万元,基本完成全省20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1320万元用于我省474个行政村474个篮(排)球场和16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至此,全省现有城乡公共文体设施10458个(文化设施1096个,体育设施9362个)。文化设施省级的有8个、市县级54个、乡镇级203个、村级831个;体育设施省级5个、市县级9357个。其中:图书馆20个、博物馆17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1个、乡镇文化站有204个,行政村文化室831个、标准体育场地735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2004个。

  据了解,我省在“十一五”启动的省体育中心项目按照“市建市管、公司运营、省市共用”的原则,已经完成前期工作,项目可研、总体规划等工作同步进行;与中国有线合作投入15亿元建设100万户规模的“海南有线数字电视项目”,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国家验收的省份。

  省图书馆:从无到有设施先进

  由于种种原因,海南建省以来,一直没有建成省级公共图书馆,只有高校的图书馆及小型图书阅览室定向接待读者,普通大众长期没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

  “十一五”期间,经过4年的紧张建设,一座崭新的、具有中国庭院风格的四层建筑拔地而起,每天用周到的服务迎接那些渴求知识的人们。省图书馆自2007年10月28日开放以来,免费向公众提供文化资源,让人们享受知识的雨露。

  省图书馆馆长彭国爱说,省图书馆是全国最年轻的一个省级公共图书

  馆,因为年轻有了更先进的配套设施。

  据介绍,省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室是我省唯一专门为视障读者提供盲文图书、有声读物的借阅及上网服务的专用场所,现有盲文图书800余册,并设可供视障读者上网的专用电脑,以及点显器、助视器、盲文打字机、盲文刻印机等专用设备。

  除了视障阅览室,网上图书馆也是省图书馆的一大特色,依靠庞大的数据资源,读者可以登录省图书馆网站,足不出户即可阅览相关文献。

  目前,馆内设有社科图书、自科图书借阅室,以及数字、报刊、参考、少儿、特藏等多个阅览室,共有普通阅览席位1000多个,电脑阅读席位300多个,拥有海量数字文献和先进的网络系统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备,报告厅、展览厅、读者服务部、大型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完备。

  省博物馆:从有馆无舍到现代馆舍

  如果说,省图书馆是从无到有的改变,那么成立20多年却没有展览空间、文物只能寄存异地的省博物馆之改变,无疑是天翻地覆的蝶变。

  “十一五”期间,我省启动了海南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该园区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省博物馆建筑以其开放式的空间布局,打破人们对博物馆威严紧闭的惯有印象,一经开馆便成为海南百姓的又一教育课堂。

  还记得国宝巡琼的盛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宝第一次来到海南,数十万的群众争相进馆参观,利簋、虢季子白盘、鱼面网纹盆等中小学历史科

  教书中耳熟能详的文物悉数来琼,人们宁可自掏腰包也要进馆参观,那种盛况让不少人感叹海南文化时代的姗姗来迟……

  自2008年11月15日开馆,作为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每年都会引进不少于10项的国内外临时展览,让琼岛百姓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而省博物馆精心打造基本陈列,成为中外游客了解海南最生动的教科书,这里有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有传奇黎族的生活轨迹,还有海南人下南洋的艰辛历史……让众人不得不为庄重的历史肃穆。

  “让岛外人了解海南的历史,岛内人加深对自我的解析,这就是海南省博物馆的立馆之道。”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说。

  游客走进省博物馆历史陈列展厅,一排精致的“骑楼建筑”便映入眼帘,“梁安记”、“云旭记”、“广德堂”、“王昌行”、“永生号”……这些“著名商号”,把人们拉回过去,身临其境体验海南人过往的历史。

  而这仅仅是博物馆一期工程,省博物馆的二期工程开工在即,意味着将有更加广阔的展陈面积,省博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省歌舞剧院:家门口享精神饕餮

  在海南文化公园建设中,省歌舞剧院是最后一个落成的项目,被观众形象地称为“送到百姓家门口的精神饕餮”。

  2010年10月1日,省歌舞剧院成功首演,一举填补了我省专业演艺场所的空白,成为我省目前唯一的专业演出场地,让海南文化界在“十一五”末又一次迎来历史性变革,它的落成和投入使用必将成为海南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省歌舞剧院主体建筑的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其中剧场(含舞台)为2657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可容纳1260座的大型剧场,剧场内声学环境和舞台机械、灯光、音响等硬件配置达到国内同类剧院的先进水平。

  省文体厅副厅长许振凌说,我们需要一次次高规格的文化宴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用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浸染我们可爱的岛民。

  于是乎,河南豫剧团、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长影乐团来了,他们带来了“豫剧名家名段折子戏专场”、“芭蕾舞集萃”、“花儿还是那样红”……

  省琼剧院、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兴奋了,现代琼剧《下南洋》、歌舞诗《海南岛》、原生态民族歌舞《大山的回响》轮番上演,海南百姓享受了一道道文化美食……

  许振凌说,海南曾经举办多种形式的惠民演出,或是单场免费,或是单周免费,但在“十一五”末,我们首次成功以一个季度为期,邀来国内顶尖院团一一出演,我们成功了,我们做到了精彩,赢得了观众由衷的掌声。

  瞄准“十二五”,我省将按照“全岛一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借助国家和社会力量建设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博物馆二期)等重点公共文体项目,以及三亚奥林匹克湾、海口江东国家体育训练基地,还有以沙滩运动项目为主的儋州西部体育娱乐城、以为海南量身打造的国际电影节为主题的“东方戛纳”国际旅游风情小镇、文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 一天
  • 三天
  • 一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