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村民、科研人员往鹦哥河里投放海南墨头鱼。
在昌化江什隆河里捕捞到的海南墨头鱼。
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本报营根6月3日电(记者苏晓杰)今天,300多尾濒危海南墨头鱼,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隆河,迁移至便文村鹦哥河禁渔区放流保育。
上午9时30分,乐东、琼中、五指山的40名中小学生,乘车来到琼中什运乡什隆河,与在此等候多时的便文村、布伦村、毛兴村、南流村村民代表、鹦哥岭保护区的科研人员近百人,分成6个小组,开始了什隆河捞鱼活动。
海南墨头鱼是海南特有的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昌化江水系上游未受污染的山溪里。由于鱼类栖息环境恶化,附近村民无序捕捞,导致海南墨头鱼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及合作伙伴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周边的琼中什运乡什隆河调查发现,该流域仍然栖息着数量可观的海南墨头鱼繁殖种群。正在昌化江上游修建的水电站,将直接影响什隆河里海南墨头鱼等鱼类。
为保护和恢复当地鱼类资源,鹦哥岭保护区决定在昌化江流域的便文、布伦、南流、毛兴等村庄设立禁渔区,将什隆河里的海南墨头鱼迁移到禁渔区实施保育。同时组织琼中什运小学、五指山市毛阳中学、乐东万冲中学等师生,到现场上一堂生态保护课。
什运乡便文村党支部书记王业才向记者介绍说,鹦哥岭保护区周边设立禁渔区,不到1年时间,有的鱼长到三四斤重。对在村旁的鹦哥河设立禁渔区,村民都很支持。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周亚东表示,6月5日世界地球环境日即将到来,组织村民、学生参加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环保意识,引导社区群众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