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祖巡游
过火山
上刀梯
钢钎穿腮表演(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在海南乡村,从农历二月开始,村镇中常会传出阵阵喧天震耳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此时村里正在举行的军坡活动,也是海南人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有1300年历史,起源一般都认为是以纪念冼夫人为主。 近年来,军坡作为最具海南特色的地域文化习俗正在吸引着不少岛内外游客。为此,本报记者为您收集了几个较有特色的去处,如果有兴趣,不妨去瞧一瞧这久盛不衰的民俗文化盛会。
定安 过火山上刀梯神祖巡游
农历二月廿三日是定安县龙门镇龙门墟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当地一年一度的军坡节。
每到这一天,龙门当地数十个自然村,县内龙河、岭口等各个乡镇,乃至周边的屯昌等县所供奉“公祖”“婆祖”偶像,就会齐聚龙门墟上的“北帝庙”内,一齐进行祭祀仪式,由乡亲们供奉。“北帝庙”是当天龙门祭祀活动的中心,过火山、上刀梯、钢钎穿腮等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都会在这里上演,父老乡亲们还纷纷带上爆竹到“北帝庙”前燃放,爆竹声响个不停,到处都是热闹的气氛。
午时,神祖巡游、舞龙舞狮还会走遍龙门墟上的每条大街小巷,人们抬着神祖像挨家挨户巡游,乡亲们则在家门口摆神案迎接神祖,祈求平安。当然,在这一天,好客的乡亲们家家户户还会杀鸡迎客,大摆宴席,遍邀亲朋好友来家饮酒聚餐。
定安是海南的“琼剧之乡”,龙门军坡节当然少不了演琼剧来助兴。入夜,墟上的各家各户凑份子请戏班剧团来上演琼剧,连续几晚,让百姓大过戏瘾。
路线:海口(东线高速)———定城(定龙线)———龙门(全程约70公里),全程柏油路路况较好。
时间:农历二月廿三日
万宁后安:家族大团圆集体逛街去
对于一年拥有两个军坡节的万宁后安人来说,当地人拥有了两个除了春节之外还能与家人喜庆团员的日子:一个在农历六月十六,另一个在农历十月十六。当地人就简称“六月军坡”、“十月军坡”。
后安镇的军坡节两大特色:外出的家族人口在这一天都会赶回来团圆聚餐,宴席不大,但相当热闹,气氛不亚于春节。另外一大特色就是赶集。这天热闹无比的后安墟上人头攒动,镇上的小商贩都集中在集市上,卖各种各样的的东西,汤粉、糯米团、芋头等特色小吃都摆满街道,镇上的人们或者是外出归来的则呼朋引伴集体“走市”,即使是人挤人也不嫌麻烦,赶集赶的就是这份热闹。
事实上,到后安逛军坡节还真是玩点多多。如果早一点出发到后安镇还能吃到闻名全岛的后安汤粉,正宗的后安汤粉不仅汤汁原味鲜香,还加有特色的虾兵作料,这可是在海口很少吃到的。后安还有一样小吃可以尝试,当地人叫“猪肠粑”,用椰蓉花生和糯米做的,有甜味和咸味的,让人过齿留香。如果时间还早,也可以到农贸市场上看看,看有没有鲜捕的后安鲻鱼,买一条带回来熬汤,绝对美味。
在后安镇逛完军坡墟之后可以去老街看看,那是一条石板路,一些骑楼民居依然完好。石板街尽头有一家庵堂,那里常年香火不绝。从老街穿入村中林木,能看到许多铁匠铺。后安打铁传承三百多年,后安刀全岛闻名,打铁技艺已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打铁技艺的宗人官家就住在后安老街的一边。逛完老街后可以驱车后安镇潮港村,那里依傍着是闻名的后安小海,闻名岛内外的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正是生长于这片海域,那里有许多造船世家的村民,过着闲暇的渔民生活。
路线:沿东线高速公路至万宁大茂路口下,向左行驶约10公里左右抵达后安镇。全程大约2个小时
时间:农历六月十六、十月十六
他山之石
广东徐闻:
“上军坡”是闹元宵的最高潮
广东徐闻的很多民俗都有海南味,其中“上军坡”便是一例。“上军坡”是徐闻人的元宵年例习俗,也是徐闻人闹元宵的最高潮。十五日这天清早,徐城十坊八境的雄狮队、长龙队、八音锣鼓、飘色彩车等,一齐赶往集中地,然后按先后顺序在县城大街小巷游行。
巡游后,所有队伍直奔大军坡,大团圆。先到的雄狮与后到的雄狮致礼互拜,后各就各位,宫轿一字排开,“公祖”请出聚集在神坛上,供奉烧猪、香、宝、烛,并请师傅登场,诵经祈福。接着台前舞狮,演武术,对打拳术等。此时,锣鼓声、吆喝声混在一起,成为“上军坡”的交响乐,把“上军坡”推到高潮。诵经结束后,全场鸣放鞭炮,锣鼓喧天,八音齐奏,各队伍准备退场再沿街游行。每支队伍经过登云塔前,都要三拜,方可回归。此时,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降下帷幕。
相关链接
军坡礼仪
军坡节的各种仪式和细节,几乎都与冼夫人的传说有关。例如百通令旗,就有“一令传下,百事百顺”的传说。军坡节上,出售最火的桑叶、芋头等5大吉祥物,据传也与冼夫人有关。传说冼夫人驻军时,倡导多种番薯、芋头等作物,并无偿提供种苗。其中,番薯生长快,象征多子多孙事业发达;芋头象征发展稳妥;韭葱根长,象征长寿;桑、桔的海南话发音分别与“财”、“吉”同音,象征吉祥发财。
磕拜婆祖:为了感谢“婆祖”的恩德,村民便把她安放在祖庙神台前,供人们祭祖。象征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各类食品,家禽等贡品摆满祖庙前,各家各户搀老携幼,集体跪拜,人人都祝愿着年年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场面颇为壮观。家中的亲朋好友也前来作客,来人越多,人气越旺,主人就越高兴。
“圆军”:农历二月初七,各甲军队集中排练,摹仿冼夫人当年阅兵仪式,称为“圆军”。检阅时,装军抬着婆祖的轿子,来回冲刺。圆军后,保礼六甲的装军队伍需抬着婆祖围绕本村巡视三周,因为这里是婆祖驻军的大本营。
“装军”:“装军”,是军坡节最具特色的内容,它的每一步仪式都反映出冼夫人的影响。百姓“装军”是为了表示接受冼夫人的检阅,以表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装军”的同时,还进行农产品展卖,表演娱乐节目,这也是百姓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的表现,并以之告慰先灵。
串杖:“串杖”是闹军坡中的一种最具刺激性的仪式,被刺穿的嘴巴不仅没有流血,事后也没有留下疤痕。这种神奇的功夫只有在军坡节祭祀活动中才会出现。
趟火海:闹军坡开始之际,村民抬着“婆祖”在刚刚烧化的木炭中赤脚走过,据说是有“婆祖”显灵护身,赤脚走过火海,也不会烫伤。“婆祖“趟过火海后,其他没有抬婆祖的村民,赤脚趟过火海,同样也不会受伤。但一般的游客,建议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军坡节与“公期”渊源殊胜
海南的军坡节一般分为“公期”和“婆期”,指的分别是公祖或婆祖的生日,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历史人物。一般一个村子有一个“公”或“婆”,其实质就是一地之神。公期婆期时,全村人抬着神祖像在村中挨家巡游,祈求平安。村民则举行祭祀仪式供奉神祖,还遍邀亲朋来家聚餐。
事实上,军坡节与“公期”的关系非常复杂。在形式上,军坡节与公期相近,例如琼海中原、临高多文及万宁、原琼山一带,都闹军坡,有些地方的军坡实质上就是公期;但在有些地方,既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过军坡节,各村子又有自己的公期。
海南各地的军坡节渐渐演化成展示当地民俗的大舞台。过去,少数民族百姓赶军坡都会穿上民族服装,现在倒是少见了。万宁禄马苗乡坚庄村在军坡期间,苗族少男少女还有对歌的习俗,一般男唱女应,一旦双方心有所动,行完军坡便带对方回家喝酒吃饭定下终身。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