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崖州民歌、打柴舞"包飞"上舞台
崖州民歌、打柴舞"包飞"上舞台
来源:     作者:李文婷    2009-06-15
本报三亚6月12日电(记者郭景水)

  出口成歌,唱答如流,新编的崖州民歌《我爱鹿城》歌声悠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15名身着树皮服饰的青年男子,演绎起了原生态的钻木取火(见图,本报记者程范淦摄)。今晚,三亚市鹿回头广场,崖州民歌、打柴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了艺术创作之后,被集体搬上了舞台。

  今年伊始,三亚市启动了“颂祖国、赞三亚”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纪念建国60周年。明天适逢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三亚本周的周末广场文化活动遂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主题。在三亚市文体局的组织下,三亚市群众艺术馆邀请创作人员,对三亚市乃至全省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体展演,走近广大的市民和游客。

  广场文化活动从今晚8时开始,三亚目前的两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打柴舞”,以及“钻木取火”、“黎族制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搬上了舞台。而回族舞蹈《婚礼舞》和苗族舞蹈《招龙舞》,也让人们体味到三亚独特的民族文化。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艺术加工,搬上舞台集体亮相,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三亚本地的文化,这在三亚尚属首次。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了舞台的周围,不时地为演员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还真是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海南特色表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近距离,现场的一名老太太非常兴奋。

  观众的热情让晚会策划者备感欣慰。三亚市群艺馆副馆长李志云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利用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艺术化的创作,集体地搬上舞台,对三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和机会。”三亚市文体局局长廖民生说,用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示三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让观众享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