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海口3月28日电 题:“考古中华”文物荟萃展亮相海南
作者 张茜翼
旧石器时代的石头箭簇、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陶容器残片、西周青铜礼乐器、商代的甲骨文、西汉时期的瓦当……参观正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的“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荟萃展”,记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由该所60载考古成果绘就的中华文明美丽画卷。
此次展览展出了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60多处重要聚落址、都城址、佛寺遗址、大型墓葬的图片、模型、展板,以及考古发掘文物300余件,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陶俑、金银器等。按时代顺序,展览分为“沧桑巨变-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谷豕是飨-史前农业和家畜饲养的起源与发展”、“王朝崛起”等18部分。
展览文物中七成以上是首次向社会公开展出,如华北距今15000年前的刃部磨制的石铲与弓箭箭头、钱塘江流域距今9000年前后的稻米、接近5000年的安徽尉迟寺遗址立鸟神器、4000年前陶寺的书写于陶器上的毛笔朱书文字、汉代最为精致的错金镶红宝石的铜金钱豹、北朝人面瓦当等。
“此次展览的展品,有很多是迄今发现的考古资料中属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
“出自内蒙古兴隆洼遗址的玉玦,年代为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也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玉耳饰。”王巍介绍,世界有三大著名古玉器生产国——中国、墨西哥、新西兰,其中以中国最为渊源流长。该玉器的发现,为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找到了重要源头,将中国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进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展览中有一件彩绘龙纹陶盘,发掘于史前文明的陶寺遗址,陶盘里面彩绘一条龙,头部形状凶猛,有牙齿,身上有斑块,象征鳞片,尾部卷曲,似蛇和鳄鱼的形象。王巍介绍说,这件彩绘龙纹陶盘年代在4000多年以前,提示了4000多年以前中华龙的信息,从它开始,中国龙形象的演变延续至今。
所展文物中体现的中国之最乃世界之最,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如华南地区最早的陶器(距今约12000年),内蒙古赤峰兴隆沟遗址出土的、世界最早的黍(约距今7600年),陕西临潼白家遗址出土的最早的彩陶(约距今70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带中轴线理念的宫殿群,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最早的青铜容器群,最早的仪仗用玉石器群,最早的镶嵌绿松石龙形器等,都无不体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的另一特点是围绕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展开,如距今10000年前后文化变化的特点、农业与家畜起源的状况、中国文明曙光的展现与王朝的崛起、历代都城制度的演变等,向观众展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成果。
现代科技的应用,成为考古工作的新手段。此次展览展出的田野考古技术设备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遥感、探地雷达等多项科技考古技术的图片及注解,相比于洛阳铲、手铲、木钉、虎钳、汲水袋等传统考古用具,高科技考古设备展示了考古空间信息技术、考古勘探、年代测定、环境考古等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完)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