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灯能破千年暗”。佛教传灯有薪火相传,光明不断的含义。在佛教中,灯代表佛法,佛法代表智慧,智慧之光明能破除愚昧之黑暗。“传灯法会”寓意以灯光相续,把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传递到大众心中,带来无限的温暖、希望、祥和、平安和欢喜。
在中国最南端的佛教道场三亚南山寺,来来往往的信众和游人,点灯祈福。每每是初一、十五、除夕、春节及诸佛节日,以庄严的诵经声,在主礼法师的引领下,一起点燃一盏盏莲灯,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就好比因缘殊胜的2月2日除夕夜,三十三观音堂千余人点亮万灯,迎接农历兔年到来。
莲灯捧在手里,如兰似桂沁人心脾。看着那微弱的火焰,感受着掌心的温暖,传灯以一灯传千灯,每一位参与者将手中的烛光传给身旁的人,然后灯灯相传,手中的烛光不会因传给他人而减弱,有如智慧是可以与他人分享而不会丧失。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在佛教中,灯是象征智慧的。在佛教供养三宝的仪式中,有六种供养,就是香、花、灯、涂,涂也是一种香,就是抹在身上的香,以及果、药品。这六种供养里面,哪一种供养都有它的象征意义。灯象征智慧,智慧是佛教的生命,也是释迦牟尼佛为人间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
佛家有言:佛法犹如明灯,能照破世间黑暗,所以把传法称为传灯。《大智度论》中说:“为令法不灭,当教化弟子,弟子展转教,如灯燃余灯。”可见,传灯能使佛陀的法脉展转相传而不绝,代表佛法延续不断、永不穷尽。
传灯法会,就是把这种象征具体化,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家手捧莲花座灯,相互传递,将光明传向四方;象征将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传遍十方,具有代代薪传的意义。有灯光的地方,诸佛菩萨慈光自然摄照。我们应当观想灯火如须弥山高,灯身如大海广阔,其光所照之处,众生见者,烦恼和痛苦全部消除;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如法所求悉皆获得。
南山寺方丈新成大和尚开示: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破暗为明;佛法,是让菩萨们牺牲自己,利益众生,以佛智慧破除众生的愚痴暗障。传灯有两大意义:一是代表佛法辗转相传,代代相传,普世相传。二是代表智慧光明,能破除幽暗,破除无明烦恼。传灯还有薪火相传,光明不断,奉献自己,帮助别人之含义。我们以一盏心灯送上共同的祝福:愿人人都有光明的前程和智慧,愿世界拥有和平安乐的未来。
明海和尚曾说过,传灯活动是为了要表达一种精神,表达一种企盼,表达一种希望。希望点燃自己心灵的智慧,再把这种智慧的光明带回到社会中,带给其他的人。
在唐朝时,有一个禅师叫德山宣鉴,在他的师父龙潭崇信座下修行,那时候他还没有开悟。有一天晚上,他亲近他师父,天很晚了,师父说:“你回去休息吧。”于是,他跟他师父告别出门,结果外面很黑,出去以后转身回到屋子里面。师父说,你怎么回来了?他说,外面很黑,希望师父给我一个灯。他的师父就点了一个蜡烛递给他,德山伸手要接蜡烛的一刹那,他师父突然把这个蜡烛吹灭了。这一刹那之间,德山宣鉴就开悟了。
一盏心灯,一次开悟。在纷杂的世间,芸芸众生,在贪、嗔、痴三毒的指引下,难得片刻安宁。在很多时候,佛灯的光明,可以照破迷惑颠倒,开发我们的智慧,坚定我们的胜解。去除愚钝、寻求悟得,或许需要我们点亮一生的心灯,才换来毕生一次十分难得的通悟,一次眼前一亮阔然开朗。但,通往开悟的罗马大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奉献、去探索、去敲门、去受苦、去受罪,一番山穷水尽后,才是柳暗花明。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的酒壶打翻一地的月光,绵延千年,撞伤青春的思绪,年少轻狂渐渐化为曲曲弯弯的阶梯。暗黑之处,时不时悄然滋长着受伤的心灵、空虚的意念,残破的理想,失落的文明、远年的梦幻……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知多少回,屈原的精神心灯一次次地照亮我学生时代,并渗透到步入社会工作,对于一个从农村、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生活需要更加乐观、努力,才不会迷途方向。有幸的是,不止一次地,被认识或不认识我的人扶持和帮助,心灯的温暖,照亮“一生何求”的做人意义。
心灯的照亮,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它是发自人人平等的内心深处的圣光。一盏心灯,可以让一个人看清的人世风景,但更多的时候,心灯的照亮仅仅是照明一个人前方的路,还要影响周围,划亮暗夜的凄冷,捂热冰冷的家园,世界渴望与每一盏心灯同行,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暴力、毒品、战争、灾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佛祖的心灯燃烧了低俗与冷漠,释放的是宽容与圣洁。点一盏心灯,别让这个世界缺少温暖,缺少体贴,缺少关爱。希望有一天,当这盏灯照亮你我的双眼,看到的是坚毅,不再是迷茫;是幸福,不时悲凉。
注入佛号,点亮一盏心灯,心无挂碍,便如若悠然见南山,一叶菩提入梦来——
佛灯敬佛,仿佛佛在灯中拈花微笑。
觉人修觉,一觉觉醒人间破迷开悟。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