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瓷调味瓶系列草图。
上海木马设计的太阳能野营灯。
福橙创意衍生品。
蝴蝶形的旅游工艺品。
文海南日报记者 高 虹
洛可可来了,艺有道来了,木马来了……这场在国内外设计界颇具吸引力的“头脑风暴”,吸引了众多国内一线工业设计公司。2011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不仅呼唤更多创意奔流的优秀作品,更希望能有一批契合海南实际、彰显海南特色的设计作品在岛内落地,实现产业化生产。
今年5月,海南各市县很多企业都迎接了一批“来头”不小的客人:北京洛可可、北京艺有道、上海木马、深圳心雷、深圳嘉兰图……这些国内数一数二的工业设计公司,派来了各自的首席设计师,他们与海南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一对一”、“点对面”的实地交流、创意,无疑在海南业界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这些天的采风活动,激发了来自国内顶尖设计机构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涌现了一批非常好的设计方案,将有一批具有海南旅游商品特色的优秀设计成果在岛内落地。”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的全程执行单位之一———海南灵狮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利说。
3条线路发掘全景海南
为确保一批优秀设计成果在岛内落地,此次大赛特地安排了一项采风环节———“在行走中创意”。省工信厅副厅长廖强说,组织采风活动是为了让国内外的优秀设计师们更多地了解海南,让海南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对接设计创意高端人才,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意、本土文化和时尚元素的深度融合,增强参赛作品主题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参赛作品产业化实施的可行性,保证设计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进一步促进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制造、文化与品牌的互动和对接。
早在今年2月下旬,省工信厅就向全省18个市县进行了设计需求摸底,共有11个市县反馈设计需求。经组委会筛选,确定了30多个对接项目,涉及海南特色休闲旅游食品、精油、旅游服饰、花梨沉香等特色文化工艺品,黎苗文化产品,景观景点历史文化,航空旅游纪念品等各类主题。从5月10日开始,来自国内北京、上海、广东、海南以及韩国等地的采风队伍分成东线、中线、西线3组,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采风对接。重点针对各市县30多个对接项目,进行“一对一”、“点对面”的实地采风对接设计考察。
省工信厅厅长丁尚清介绍,采风活动实现了三个同步:采风与设计同步,在行走中创意海南、设计海南,同步产出设计方案;采风与参赛同步,所有方案在完成概念设计阶段后,统一以团队方式同步参赛;采风与产业化实施同步,概念设计阶段完成后,如果对接双方对方案认同,下一步将合作完成深化设计,并进行生产和市场推广,确保一批符合海南旅游商品特色的优秀设计成果在岛内落地。
零距离“确诊”海南企业
“以往参加的比赛只是最后提交一下作品,而参加此次大赛可以让设计师更加准确地抓住企业的需求。”深圳市东海浪潮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李海波告诉记者,“行走中的创意”实现了设计师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实地考察和体验、从而快速地“确诊”“对症下药”的采风方式,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大赛的最显著的特点。
对陵水藤竹场进行两天的实地考察后,上海多少设计机构设计师刘奕彤发现,藤竹场虽然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但当前仍处于以纯加工为主体经营的外包阶段,产品结构十分不合理。他给藤竹场算了一笔账:全手工编制一件沙发至少需要3天时间,一个工人一天工资80元,市场价卖600元,加上藤竹主要来自进口,算下来一把椅子只能挣100多元。刘奕彤建议,首先要改变藤竹场的生产工艺,一把椅子只要坐一个人足够,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做出承重半吨的椅子;其次,藤竹场要打入酒店用品市场,只有彻底改变当前家具设计风格和造型设计,才能在酒店用品市场站稳脚跟。
“三亚海螺姑娘创意文化园”是海南首个海洋艺术创意文化园,未来它将以海洋主题及资源为核心,设计专属的衍生旅游纪念品。上海壹和工业设计公司设计师程晨根据对项目的了解,最终将其方向确定在贝瓷产品设计开发上。程晨发现,目前文化园贝瓷生产以英式古典杯具为主,造型精巧但不易携带,设计也未能突出材质本身的优势。她认为,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海螺姑娘亲切又诗意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可结合海螺姑娘精通厨艺的故事,先期大力开发贝瓷调味瓶、餐具系列。
五指山的热带雨林为蝴蝶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拥有600多种蝴蝶,占全国蝶种的50%。经过实地考察,深圳市设计中心有限公司设计师孔祥意发现,林区品牌意识相对较弱、旅游推介工作进展较慢、蝴蝶产品单一、林区衍生游览、观光、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缺失。他建议,成立以科研、环保为主体的商业化企业,建立完整的企业形象系统,加强形象宣传;增加蝶翅画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品味,增加衍生产品设计与销售,改变传统的蝶翅画为主体的单一的产品线。
五指山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丽娟感叹:“此次采风活动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靠电话或网络,设计师不可能感受到海南的人文地域风貌;而作为海南的企业,我们不能一直躲在深山里喝我们生产的咖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
无限创意奔涌而来
截至目前,参赛作品已近800多件,其中旅游装备制造、热带特色文化工艺品两个主题所占的比例最大。
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南灵狮公司看到,两大主题包罗万象,创意不断,包括音乐冲浪板、赏风帐篷、飞船、沙滩移动售货车、太阳能太阳帽等。有一件“沙滩直饮水系统”的参赛作品,其科技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设计意义,作品构思抽取海水经过转化和提纯,变成人体可直接饮用水,而直饮点的外观又设计成一个时尚美观的观海凉亭,俨然海边一景。另一件旅行便携式垃圾收集器,将垃圾袋设计成可自由在旅行背包里放置的小挂件,为在旅途中不忘环保的人们提供方便。而以椰壳为材质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椰灯、椰壳茶具、椰子地球仪、椰架等,巧妙的构思、本土的材质,洋溢着浓浓的海南气息。
“事实上,拥有辽阔海域和多样热带动植物资源的海南,能够作为旅游商品来开发的资源非常之多。”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认为,海南盛产的各种农作物,特别是热带瓜果、咖啡等对许多内地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完全可以加工成精美的旅游食品让游客带回家。辽阔的海洋更是天然的海洋食品天堂,各种海产品可以加工成干类旅游食品。此外,各种黎族、苗族手工艺品可以做成旅游工艺品,海南的南药、花卉等都可以变成游人随身携带的旅游商品。”
刘勇利认为,中国唯一一个热带省份、最大的特区、海洋文化、海岛文化、黎族文化等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地标性特色,只有发掘了这些方面才有特色化的保障。“比如海南的岛服,生命周期非常短,游客离开海南可能就扔掉了,我们这次提出来从黎苗文化摄取灵感来设计第二代岛服。每一个人从飞机落地、踏上海南岛、穿上岛服的一瞬间,不仅是生理上的放松,更是生理上的放松,通过岛服可以让旅客完成角色互换,从一个工作状态转变到旅游者的心态和休闲的心态。”
虽然大赛仍在作品征集中,但海南英利集团与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已经有了合作的意向。立足英利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太阳能产品的初衷,设计师李裕康专门设计了一款户外旅游使用的野营灯产品:摊开时,它是笔记本电脑的太阳能充电器;卷上时,它又成了一支野营灯;当多个野营灯连接在一起,又成了一盏在户外用的马灯或吊灯。
“成果令我们惊讶,设计活动从来没有像此次大赛一样在海南得到如此系统地推广,设计师也从来没有如此透明地为企业服务,企业也可从中看到设计到底是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博表示。
也许,正像木马设计创始人侯正光的比喻一样,“这是一次专家会诊,设计师通过一系列的望闻问切给病人们开出药方。也许这些药方不能够做到药到病除,但至少我们能感受到,设计师不自觉地用最单纯的关怀为海南做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版图片由高虹翻拍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