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儋州旅游资源特色十足 有待挖掘深度和广度
儋州旅游资源特色十足 有待挖掘深度和广度
来源:南海网     作者:林可婷    2011-06-23

  南海网6月2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蔡于博)“全国网媒齐给力,聚焦海南旅游新业态”儋州行20日到21日走访石花水洞、松涛天湖、东坡书院、中和古镇及千年古盐田等景点。欲打造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儋州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十足,但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挖掘。

 

  天造奇境石花水洞 结合周边资源可丰富游客体验

 

乘船探秘儋州八一农场石花水洞地下河(南海网段飞摄)

 

石花水洞中结晶完美的方解石晶体花被称为“聚宝盆”(南海网段飞摄)

 

  琼州遍处少溶洞,石花水洞一奇葩。石花水洞地质公园位于儋州八一农场英岛山,据考证形成于140万年前,是在低纬度地区极少发现的溶洞奇观,由旱洞和水洞两部分组成,精巧奇特的洞穴化学沉积形态及多种溶蚀形态造就了类型多样的洞穴通道、地下河、地表石林、岩溶泉等地质遗迹,素有“山灵、水秀、洞幽、石奇”的美称。

  沿着蜿蜒的洞道拾阶而下,洞内遍布石钟乳、石笋、石舌、石瀑布等极具观赏性的景观,并称“一石二花”的卷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体花及其组合更是具有科学价值的世界一绝。生长方向不受重力作用限制、石花瓣任意卷曲的“卷曲石”目前仅在美国、罗马尼亚、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境内发现过,堪称国宝级奇品,国家博物馆也已对该种石体进行了采样收藏和研究。由结晶完美的方解石晶体花构成的“聚宝盆”,如花朵般绽放的“文石花”,群居的蝙蝠……乘坐小船漂浮于地下河之上,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仿佛引人走进了亦幻亦真的人间仙境。

  “石花水洞资源的稀缺性对旅游者极具吸引力。”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王凤霞在参观时认为,目前景区所提供的旅游项目过于单一,除步行及乘船游览洞内景观和地表石林外,还应考虑利用周边的山地地形开展登山、攀岩等活动,也可结合八一农场周边的果园、橡胶林等资源优势,融入采摘、割胶等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加深印象。

 

[page]

  烟波浩渺松涛天湖 可打造湖泊型高端度假目的地

 

乘船游览松涛天湖风光,品尝“全鱼宴”别有风味(南海网段飞摄)

 

烟波浩渺、远山如黛的松涛水库(南海网段飞摄)

 

  松涛水库素有“天湖”美誉,坐落在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上游,是集灌溉、防洪、供水、发电、通航、养殖、造林、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型综合水利工程。

  松涛天湖景区水域辽阔,两岸山峦起伏、椰林婆娑,湖中小岛景观各异,乘船游览可同时品尝独具风情的“全鱼宴”,壮美风光如画映衬美食鲜甜滋味,让人流连忘返。

  “松涛水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原生态保留较好,规模之大实属难得。”王凤霞提出,大批量的游人及船舶可能会污染水质,若考虑到保护环境及综合功能的正常运转,松涛水库的旅游开发可走高端化路线,例如借鉴瑞士等湖泊旅游发达地区的模式,以低密度在周边建设富有当地民居外观特色的建筑群落,打造湖泊型度假目的地,吸引具有消费能力、但人数不多的高端游客,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page]

  文豪故地东坡书院 景点建设应重视文化内涵

 

古色古香的儋州东坡书院(南海网段飞摄)

 

东坡书院内古泉水清冽甘甜(南海网段飞摄)

 

  儋州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海南所做贡献而修复、扩建。院内青石板路、参天古树、石碑雕刻、清冽古井弥漫浓厚历史气息,有陈列馆展示记载苏东坡生平的图文资料,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听闻当年朗朗读书声。

  “似乎那些琉璃瓦不是北宋风格的?”有同行的游客指着一道院门询问。景点负责人表示,在以往的修缮工作中确实存在某些不到位的细节,将在未来加以改善,前不久被台湾诗人罗门痛批“格调低俗”的塑胶泡沫拓片灯箱就已经被及时撤掉。

  “院内必须要保持与史实一致的风格。”王凤霞强调,对历史人文景点进行改造时应注重征求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的观点,下一步可在周边以苏东坡的诗词、仕途等元素为主线,设计符合北宋风格的新景观及游览线路,向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全面、具体、生动地展示东坡文化;同时也可开设“私塾”概念的学习班,吸引青少年通过夏令营等形式参与到国学的学习中;此外,苏东坡被贬海南,从大起大落到返璞归真,文学作品在心态上有所转变、渐趋平和,研读其中文化对沉浸于繁忙事务中的现代都市人也颇有益处,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设置上有许多文章可做。

 

[page]

  古郡遗风中和古镇 历史遗迹丰富美食饱受赞誉

 

儋州中和古镇老街(南海网段飞摄)

 

中和古镇残存城墙上的植物奇观(南海网段飞摄)

 

  历史悠久的中和古镇曾是古代重郡,也是苏东坡的贬谪地、冼夫人的征战场。时至今日,这里依旧保留城垣、州治、书院、庙宇、庵堂、井泉、街巷、石塔等多处古迹,随处可见的题字和对联都给这座乡村小镇平添了不少高雅情调。在镇里行走,还可观赏到老街上的骑楼建筑及牛车穿行的乡野风情。

  中和古镇的各色美食也饱受游客赞誉,芝麻馍、干制沙虫、肉丝炒杨桃等等都是极富特色的菜肴小吃,玉糁羹、酒煮蚝也曾出现在举世公认的美食家苏东坡笔下,以本地食材山芋、生蚝自创的菜谱显现出一代文豪晚年的乐观豁达精神。

  “中和古镇的旅游开发必须慎重,需要大投入,如果资金不到位宁可不动,否则会做得不伦不类,古迹资源被破坏后更难以修复。”王凤霞提出,可先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做起,同时要整体进行规划,将老街上颇有名气的牙医铺和金银首饰店等行业店铺也纳进来,到可大力开发建设之时便能一步到位、修旧如旧。

 

[page]

  风雨沧桑千年盐田 可借旅游商品率先推广品牌

 

洋浦千年古盐田仍完整保留原始民间制盐工序(南海网段飞摄)

 

千年古盐田中用于晒盐的砚式石盐槽(南海网段飞摄)

 

  洋浦千年古盐田位于新英湾区内,流传千余年的古盐田和晒盐技艺被人们称为洋浦最早的“工业”。相传1200多年前,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盐工利用海南岛的烈日高温,改变“煮海为盐”的方法,把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

  原始的民间制盐工序至今还完好地保留在古盐场,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仍密布海滩,朴实厚重、神秘奇特的美已成为人们眼中一道绝佳的风景线。

  “如果能让游客全程参与到制盐的过程中,定能让人印象深刻。”王凤霞建议,景区开发是漫长的过程,在旅游项目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可先考虑将具有功效的盐制品推向市场,例如可将盐焗鸡加工包装成为新的海南特产,也可结合时下流行的“盐浴”推出疗养、美容、美体的“海泥”、“浴盐”等新型产品,通过旅游商品的打造率先推广洋浦千年古盐田的品牌。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