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整治 远学南宁近学保亭:绿水青山不染尘
环境整治 远学南宁近学保亭:绿水青山不染尘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吉拉    2009-08-05
  编者按: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整治环境卫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干净、舒适、温馨的黎苗风情小镇”形象,并在2006年拿下了“国家卫生县城”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年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游客接待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作为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16位的国定贫困县,保亭在环境整治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本报今起推出“走近保亭环卫”系列报道,将从创建思路、体制机制、设施投入、群众意识等层面全方位透视该县环境整治的理念和措施,以期对全省正在进行的环境整治大行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她不豪华、不富丽、不气派、也不娇贵,静卧在传说中的七位仙女的脚下,安宁、和美、婉约、洁净,一如正在成长的黎族姑娘、苗家女子,一年一变,越来越美。她就是我省中部山区的一颗明珠,全省唯一拥有“国家卫生县城”光荣称号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7月29日至31日,海南日报记者深入保亭县城大街小巷、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公共场所,走访了该县城管局、旅游局、招商局、建设局、水务局等单位,看到了一个清新可人、环境洁净、小巧玲珑的山区小县城。

  道路:草青树绿洁净齐整

  记者2000年就到保亭采访过。这以后,几乎每年都会多次到保亭,或采访,或度假。近10年里,记者亲睹了保亭的变化,从一个破旧、脏乱、落后的小县城,慢慢蜕变成一块洗净铅华的碧玉,清新自然地美丽着,吸引了八方来宾。

  保亭城市道路的改观,记者尤为感同身受。10年前,记者初到保亭采访,陵保公路上到处是牛粪,车辙将牛粪辗平后,粘在路上如同疮痍,刺目得很;路边垃圾成堆,汽车经过,时不时惊起一群苍蝇;县城入口处有很多低矮破损的茅草屋。进入县城后,城区主干道破损不堪、坑洼不平,车行路上,如同浪里行船,颠簸不已。

  但是,一年年地,保亭这些肮脏落后的面貌在慢慢改变。主干道重修了,茅草屋也拆迁重建,城区里新建了不少道路,如沿河路、广场中心路、拦河坝路等。城市道路保洁工作做得非常好,路面牛粪、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青青草坪以及冠盖如伞的绿树。驱车经过七仙大道,只见路面洁净齐整,没有废纸、甘蔗渣、易拉罐以及飘飞的塑料袋,甚至连一片积存的落叶也难看见。

  保亭县城的主要道路有七仙大道、文化路、新兴路、新民路以及新建的几条道路,记者反复走访,都没发现路边有垃圾堆放或者有卫生死角等现象。无论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有环卫工人在清扫,路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树上飘零的落叶,被他们及时清扫掉了。沿街沿路的垃圾桶外观干净,四周亦无垃圾洒落。

  除了干净之外,道路秩序良好:占道经营者甚少;车辆停放有序,若有人占道停车,随即有交警上前劝其开走;沿街铺面自觉地执行“门前三包”,齐心协力地与环卫工人一起,维护着小城的干净整洁。 

  市场:摊档整齐规范有序

  保亭农贸市场是县城唯一的农贸市场,记者之前从未去过。

  7月30日下午,记者第一次走进这家农贸市场,一种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

  市场有3200平方米,市场内有320个摊位和12个分类区。分为熟食档、干货档、肉类档、水产档、蔬菜档、水果档,市场管理方根据当地市民的购物量及购物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摊档。肉类档在市场左前方、水产档在市场左后方,蔬菜档在市场右侧和中部,而活禽档则被分离在市场外,活禽的销售与宰杀是分开的;熟食档有独立的销售间,用于阻隔熟食与外界接触的玻璃挡板擦拭得一尘不染,非常明亮。

  地板很干净,没有污水横流,没有堆积的烂菜叶,没有摊主和市民随手丢弃的垃圾。每隔几个分类区,便安放着一个垃圾手推车,供摊主倾倒摘下的烂菜叶和废弃的禽畜鱼类的内脏。

  在水产档前,记者注意观察,发现市场里的排水设施作用很大。摊主摆放在案上的鱼虾等水产难以避免会往下滴水;摊主为了保持水产的新鲜,也常往鱼虾身上淋水,这些水流到摊档四周的明沟里后迅速消失了,并未积存于地面。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明沟下还有一条宽大的暗沟,能保证排水畅通。在水产档上方,安装了不少风扇,即使不小心将水洒在地面,也能使地面迅速变干。

  每隔几个分类区,就有一个手推垃圾车,方便摊主倾倒摘下的烂菜叶及其他杂物等。2001年,王大姐就开始在保亭市场卖菜,她一边清理摊位上的青菜,一边和记者聊天。“保亭市场一直很干净,现在更干净。”王大姐说,市场对摊主管理很严格,摊主购买摊位时,都要和市场管理者签订“三包”协议,如果违犯规定,每次罚款5元—10元,还要求在市场打扫卫生一天。王大姐指着摊位上方的牌子说:“你看,每个摊主的名字、经营类别都公开了,我们可不敢随便乱扔乱丢。”王大姐自备了几个塑料筐,摘下的菜叶先丢在筐里,筐满后再倒到市场的垃圾车里。

  市场中心副主任李家兴告诉记者,这个市场要满足县城2万多人的生活需求,人流量很大,必须有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搞好市场环境卫生。为此,保亭市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市场的排水、通风、垃圾清运等问题,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配备了各种清扫工具。目前,保亭市场共有25名保洁员,分两班5个时间段,随时清理杂物、清洗市场,每周还检查3次,力保市场环境干净卫生。


      绿化:巧用图腾妙趣横生

  保亭还有一块牌子:国家园林县城。县城园林绿化别具一格,民族风情浓厚。

  漫步城中,路边的行道树有很多是海南人耳熟能详的树木。重阳木、凤凰木、海南酸豆树、榄仁树、榕树等,树木高大,树冠华美,能为行人提供足够的荫凉。乡土树种的使用,可让本地人更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能让外地游客了解保亭的生态资源。保亭县城管局局长林孟地说:“绿化我们坚持一个重要原则:不能华而不实,要做生态绿化。乡土树种既适合本地生长,又好管理,还有良好的生态作用,而且相对引进外来树种而言,成本要低很多。”

  进入保亭,抬头可见雨林茂密的七仙岭,低头可见水流丰沛的保城河。背依青山,面朝绿水,独具民族特色的保城河堤映入眼帘。河堤上有利用草坪和绿化灌丛修剪出来的黎族织锦图案以及黎族苗族圈腾,于是,花鸟鱼虫、鸡鸭牛羊、白云流水、歌舞劳动等形象,在绿的、红的、黄的各色草木间生动起来,河堤凭空里融入了黎族苗族的智慧与情感,百看不厌。

  保城河畔的七仙广场是县城最大的广场,也是重要的绿地和市民活动的场所。广场干净卫生,黎苗风情浓郁。环绕的7根图腾柱,代表谷仙、雨仙、药仙、舞仙、酒仙、歌仙、乐仙等,广场上有一露天舞台,供平日里演出、联欢,舞台旁有以茅草覆顶的两间小屋,供演员中场休息、化妆、换演出服。

  广场周围的绿地,青草覆盖,不露黄土。夜风送来保城河水的清凉,市民们有的在广场上扭秧歌、跳竹竿舞;还有的在草坪上席地而坐,纳凉聊天;一群年轻的黎家姑娘和小伙正在广场边巨大的水车旁排练,他们要为今年的嬉水节献上最精彩的节目。

  河两岸的灯光妙趣横生,堤岸两边矗立的路灯造型是朵盛开的莲花,堤坝草坪上则是利用LED灯管编出来的黎族苗族图案。夜色里,星空下,朵朵莲花浮动,图案随着灯光顾盼流转,倒映在绿水逶迤的保城河面,美丽倾城!

  40岁左右的徐树发,2007年从湖北来保亭购房,目睹保亭的变化,他越来越热爱这座城市。“变化很大,城市绿化做得很有特色,县城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气候好,环境好,治安好。我介绍了10多个朋友来保亭买房,成功率超过95%。”如今,徐树发在保亭找到了工作,妻儿也接了过来。“我现在是一名保亭人了,就在这里定居了!”徐树发的笑容满带着骄傲!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