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1日,天下第一墨宝《香港基本法》碑刻全国巡展首站在海南启动,这部凝聚着启功、沈鹏等中华97位书法大师墨宝精华的艺术巨制,再一次在它的“家乡”海南,与世人见面,并从这里启程。
站在观展人群背后,面对着100块尘封近15年的灵璧石板,而97位当年挥毫泼墨的大师40余人已离世,钟保家的心头酝酿着这样一个梦想。“从海南出发,走遍全国,到了明年的7月1日能够抵达香港。”钟保家说,希望这些墨宝能见证香港回归15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并永久地保存在香港。
而选择海口作为起航之站,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钟保家说:“我也想告诉世人,这是海南的企业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儿。”钟保家说,海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事业是在海南发展起来的,而能完成这样一件大事和海南侨界的支持分不开。
当天,钟保家将一套《香港基本法》天下第一墨宝碑刻书法拓片,赠送给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不是一件寻常事儿,但钟保家在典礼上谦逊的致辞却仅只言片语。省侨联主席何云霞曾经这样概括她印象中的钟保家:“他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
4岁从马来西亚回国,9岁外出打工、17岁来海南当上了包工头,19岁拥有了人生第一桶金盖了新房,在钟保家的传奇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海南是他的梦想之地,无论他的奋斗之路如何走,他始终把一种根之于土的情怀,深深地牵系在这片热带岛屿上。
沿着铁路线打工 他17岁闯海南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钟保家随父亲钟助春回到故乡福建泉州惠安山腰钟厝村,那一年他只有6岁。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虽然只有700多万人口,但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却达到1000多万。
丰富的侨情资源,使这里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对比较开放;从小的耳濡目染,各种身边子弟的成才经历,让钟保家更加懂得“自强不息”的意义。
虽是归国华侨,钟保家的家境十分贫寒,1966年,只有9岁的他读完一年级就辍学了。
这个夏天对于钟保家来说,是异常艰辛,但回顾这个节点,这个夏天却又是那么意义非凡:他离开家,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在福建三明,他帮人推车上坡,推一次车挣2分钱;在福建南坪,他去郊外捡木柴,一二十斤的木柴,卖几分钱或1毛钱。这些经历,悄悄地把一种坚韧的性格埋藏在他的骨子里:不服输,不怕苦。
而在这样一个少年的心里,却隐藏着一个海南梦。他要去海南打工。多年后,钟保家每每说起这个梦想就颇为感慨,他说,当时向往海南的理由朴素得让人心酸,他听说海南很温暖,冬天也不冷,在那里打工不会受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钟保家采取了沿着铁路线打工的“圆梦路径”。从江西鹰潭,再到江西向塘、湖南株洲、广西柳州、玉林直到湛江霞山。
然而当梦想之地只剩一条海峡的时候,他的脚步却不得不停下来了。“当时身上所剩的钱已经不够买一张船票了。”钟保家说,他只好停下来再次打工,直到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海南人。
钟保家这个惠安人会做石头房子,而这个海南朋友告诉他,海南万宁的东山岭上有很多的石头,听到这个消息钟保家心头敞亮了,那就是一条路。
1974年,这个17岁的少年终于踏上了海南这块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带领老乡成为海南最大的“包工头”
钟保家没有想到,自己盖的房子很受欢迎,他当起了包工头,并到福建泉州招了一帮工人,成立了自己的工程队。生意越做越大,他不仅盖房子、修水利、还建涵洞,把生意做到了琼海、定安、陵水,甚至是人烟罕至的五指山中部山区。
只有19岁的钟保家已经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固定资产10多万元,现金近10万元。在钟保家的带领下,泉州惠安在海南打工的人数达到2万多人,钟保家成了当时海南最大的包工头。总结自己的这段发家史,钟保家说:“我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我肯吃苦,遇事肯动脑筋想办法,做事对得起朋友,所以有很多朋友肯帮助我,朋友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建设五指山成为“中国民营机场投资第一人”
羽翼渐丰的钟保家一度离开过海南,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1986年是他的转折年。那一年春天钟保家去了澳门,成立了伟雄地产公司和伟雄贸易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三年后,他从澳门返回海南,多方考察市场和项目。第二年,他在五指山成立了伟智建筑工程装修有限公司,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这时,钟保家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1.3亿元。
这一次他再次来到五指山,这个当年他流下汗水的中部山城又一次激发了他投资的愿望。
1992年11月,在当地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钟保家多方奔走、积极呼吁,联络曾文仲、骆汉生、谢炳聪等海内外较有影响的爱国华侨,筹措巨资,成立了海南通澳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共同在五指山投资建设春城机场、淡水净化厂、民族购物一条街、通澳开发区等一批重要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建设,改变海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海南人民造福。
那一年,他被称为“中国民营机场投资第一人”,在他和一批人的影响下,五指山成为一个让中外客商瞩目的风水宝地。
用感恩的心让别人学会感恩
无论商场上如何的叱咤风云,钟保家的心底总保有一种情怀,那就是感恩,正因为如此,他拥有众多的朋友,也做了许多善事。
“我最好的青春就留在了海南,我事业的成长也离不开海南,所以得为海南做点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先后为海南的教育、公益事业捐款达到2500多万元。
2009年6月,钟保家筹措资金102万,捐给海南华侨中学,并成立了“钟保家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的侨界子弟完成学业。去年,钟保家又发起了“泉州市泉港区钟厝畲族保家教育基金会”,帮助家乡的学子……他被海南省政府授予了“赤子楷模”的称号。
“我本人没有多少文化,但我希望通过这种行动、能进一步帮助完善国家的教育事业。”钟保家说,他从海外回来,深知国家强大和个人息息相关,对于华侨来说,国家强大有更多的意义。他说,下一代是祖国的栋梁,他们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作为企业家,这是一种责任,他们要用坚实的行动,对下一代青少年进一步扶持。
钟保家表示,下一步他想与海南师范大学发起“儒商教育基金会”。他们的口号,是尽快消除大学里的贫困生。他希望,扶持这些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走上社会,但他们要和母校签约,工作后要反哺母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他们学会感恩,然后他们回到学校帮助别人,这就是一种感恩的行动。而这也正是他投身慈善的意义。
当下,海南迎来了国际旅游岛建设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企业家,钟保家在海南20余年风风雨雨,参与了海南的建设也见证了海南的发展。他说,海南有三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1950年海南解放,第二次是1988年海南建省,如今就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这是海南人的荣幸。
“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保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投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钟保家说,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机遇,有挫折,而眼下更有无穷的斗志。
【人物档案】
钟保家先生(又名王强),1957年6月13日出生于马来西亚,籍贯福建泉州。1964年随父钟助春回国,在福建泉州惠安山腰定居,华侨商人。主要的社会职务:海南省政协委员,省侨联常委、政府顾问、商会会长等。
1974年来海南创业。为解决长期困扰五指山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喝水和环保问题,钟保家先后投资7200万,创建了五指山淡水净化厂,并投资了2300万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工程,并协助当地建设防水拦坝,让当地群众不再遭受洪水灾害的影响。
为支持公益事业,钟保家投资2500万,多次投资修路建桥,助学助教,被海南省政府授予“爱琼赤子楷模”称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钟保家投资开发建设海南五指山春城机场,被誉为“中国民营机场投资第一人”。
2004年,钟保家与香港一家企业共同成立了海南通澳航空客货运输公司,首次开通了海口-泉州-澳门航线,促进了福建、海南与澳门旅游事业的发展。
2010年,钟保家曾荣获“2010年亚太最具责任感华商领袖”、“感动中国公益杰出人物”、“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世界明星企业家勋章”、“世界十大儒商领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