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渐成中外“心灵创伤”疗养胜地
海南渐成中外“心灵创伤”疗养胜地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陈曼莉    2011-08-05

  新华网海南频道8月4日电(记者周慧敏)学习中国功夫、学做中国糕点、感受阳光滨海美景、体验黎苗少数民族风情……100名来自日本地震灾区的儿童在中国海南疗养期间,尽情地享受着异国的风土人情,地震的阴霾在阳光中逐渐消失。

  应中国总理温家宝的邀请,首批来中国疗养的100名日本灾区儿童8月1日抵达海口,开始了为期7天的疗养度假之旅。这100名日本儿童年龄为7岁至14岁,来自日本福岛县、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和茨城县的23所学校。

  虽然距离日本“3·11”地震已近5个月,但地震留下的阴霾依然影响着这些灾区孩子们的生活。

  “地震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和生活至今还受到影响。”福岛县郡山市立金透小学六年级学生福岛佳代说,学校一半校舍至今不能使用,同学们喜欢上的体育课不能进行,尤其受核辐射影响,每天上、下学途中,必须戴口罩和穿长衣长裤,很不方便。

  来到海南,孩子们感到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在酒店游泳池尽情畅游,体验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学习制作糕点,和少数民族同胞一起跳竹竿舞,这些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海南十分漂亮,孩子们都很享受这几天的时光,”岩手县教育委员会教导员菅原佳子说,一些孩子还跟她开玩笑说“不想回去了,希望这样一直度假下去”。

  孩子们还对海南人民的热情与善良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导游、服务员对我们很好,虽然语言不通,但看到大家真诚的笑容,我们感到十分亲切。”12岁的铃木亚海说。

  福岛县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理事仓元贤一郎表示,海南的自然环境非常好,对孩子们身心健康都有好处。他说,孩子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可以放松心情,而且相互接触交流产生的友谊也将持续下去,达到了精神疗养的效果。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热带滨海旅游资源、生态优势,以及海南人民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海南已成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受灾人员,逐渐成为中外疗养“心灵创伤”的胜地。

  2006年5月,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受伤的10名儿童到海南三亚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成效显著,10名受伤儿童在身体及心理机能上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2008年3月,第二批9名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受伤儿童又来到三亚接受了一个月的康复治疗;2008年6月,89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来到海南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心灵呵护之旅;2010年5月,20名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受到心灵创伤的少年来到海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心理康复疗养;2010年11月,经历吉尔吉斯斯坦南部骚乱的50名吉尔吉斯斯坦儿童在三亚进行了为期13天的疗养,缓解了孩子们的心理创伤。

  “海南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阳光、大海、沙滩让人赏心悦目,是一个可以疗养心灵创伤的胜地。”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吴坤雄说。

  吴坤雄说:“从别斯兰儿童到汶川和玉树儿童,再到日本儿童,海南都热情地敞开怀抱,通过热情接待来展示海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同时更传递了友谊和爱心,这体现的是一种大爱。”

  他表示,这些来海南疗养的孩子们,都对海南的细心呵护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海南的疗养经历对他们重塑信心和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仓元贤一郎也认为,此次日本灾区孩子来海南疗养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人们给予了他们关心和鼓励,等他们长大以后,一定会记得这份情谊,对关心他们的人予以回报。”他说。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