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发现五个新物种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发现五个新物种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林可婷    2011-09-02


白晓拴博士在鹦哥岭考察。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扁蝽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隐藏在树枝上的扁蝽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新华网海南频道9月1日电(王合升 姜恩宇)科学工作者在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科学考察中,近几年陆续发现一批新的生物物种,鹦哥岭原始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自2008年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白晓拴博士多次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对这里的扁蝽科昆虫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并鉴定了扁蝽科昆虫的三个新种,四个中国新记录种。扁蝽是生活于腐烂的倒木树皮下的一类小型昆虫,在昆虫进化与环境指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扁蝽常成群聚居,以细长的口器吸食腐木中的真菌菌丝为生。扁蝽是一种挑剔的小昆虫,对生活环境要求非常高,湿度太大或太干燥的环境都不适于生存,鹦哥岭生长茂盛的原始热带雨林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为扁蝽这一小型昆虫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page]


黄伊弄蝶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黄伊弄蝶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敏在鹦哥岭的考察中,于2007年发现并鉴定一个弄蝶新品种,命名为黄伊弄蝶;华南农业大学张浩淼博士在这里的考察中还发现一个蟌(俗称豆娘)样本,经与芬兰蜻蜓分类专家马蒂共同鉴定,2008年确定这也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爱诺高曲隼蟌。此外,还有部分新发现的物种正在鉴定之中。

[page]


爱诺高曲隼蟌(雌性)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爱诺高曲隼蟌(雄性) 图片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提供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建于2004年,面积500余平方公里,生长着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陆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