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沙环保女卫士陈慧 一人影响一个岛
西沙环保女卫士陈慧 一人影响一个岛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1-09-16

陈慧和志愿者在西沙一小岛上种红树苗。 海口晚报记者 彭桐 摄

  她放弃了优裕的繁华都市生活,只身来到条件异常艰苦的西沙。在她的影响下,西沙群岛拒绝了瓶装啤酒,一座美丽小岛上的树苗抵御住了狂风恶浪。她投资开店的收益全部用于环保协会的运转,她的行为感染了西沙驻岛官兵和渔民,也感动了海南岛上越来越多的人。

  受父亲影响爱上西沙

  今年40多岁的陈慧,是广东人,其父亲在南航部队当兵,她随军而来,从小在海口长大。1985年创业成家后,她便一直生活在深圳,过着富裕而充实的生活。她的西沙情结,也跟父亲有关。有次与父亲交谈中说到大海,父亲连声赞叹西沙的壮美,她从此对西沙有了一种特别的向往。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慧第一次登上了西沙永兴岛,那里的自然环境纯美得让她无比惊叹。从当年起,她每年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乘船到西沙观光旅游一次。

  因寒流等天气原因,2003年她在岛上滞留了一个月。当时岛上生活条件还很艰苦,日子十分单调,吃了饭除了回到招待所看看电视,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在岛上转悠的时候,她想到开个咖啡书屋,以给临时上岛人员提供一个随便坐坐的地方,解除行程受阻的无聊,也给驻岛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永兴岛上开店倡环保

  此后,因为工作原因,陈慧搁置了这个梦想。直到2007年,她与西沙工委书记谈了这个想法,得到认可和支持。她便于当年8月1日再次登上永兴岛。这次考察,使她在西沙开设了一家名为“飞鱼郡”的咖啡茶艺馆。也因为这次,她看到了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产生了强烈心痛的感觉,使她铁下心来走上环保之路,她的咖啡茶艺馆也成了民间环保站。

  通过陈慧在海口的极力“游说”,10多名大学生自愿去西沙做志愿者,成为馆里的员工,并和她一道坚守这个独特的阵地。他们从自身和茶馆做起,为减少岛上的废弃物,馆内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他们自制筐篮,随时收捡各种垃圾,并率先提倡节约用水,倡导临时上岛人员尽量不在岛上清洗衣物。

  除了和当地渔民交朋友,她还去营区和驻岛官兵沟通交流,官兵们向她伸出大拇指。边防官兵不时联合该馆开展公益环保行动,在码头、海滩和珊瑚礁上清理白色污染。陈慧说,在得到西沙工委和部队大力支持后,他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大。

  一人影响一个岛居民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岛上啤酒销量很大,空啤酒瓶堆积如山,很多人知道这是个问题但不知怎么解决。陈慧想,酒瓶易碎难带,而易拉罐踩扁压缩即可带走,于是她提出“弃瓶选罐”方案,很快得到西沙工委的积极回应,该工委号召全岛各单位采购易拉罐酒并及时做好“回罐”工作,还随即下令要求作为交通运输船舶进出岛的“琼沙号”不准带瓶装酒,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偶尔有渔船偷带一两件瓶装啤酒,这让陈慧很生气,也让她更清楚改变渔民的意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耐心和诚心,仅讲道理有时行不通。她发现,一大瓶和一小罐的啤酒价钱都是5元,一些渔民是从经济角度抵制她的倡议。于是,她上门告知如有需要她愿意以3元的“亏本价”义务送罐装酒并回收罐,最后弄得船老大们也不好意思了,表示不再犯规。

  西沙工委组织人员在一个小岛上种了一片树,结果涨潮后海水入侵,将树苗大面积淹死。国家环保部生态自然司副司长刘玉凯考察时提出建议说,要想让这些树有效成活,就要筑堤阻住海水倒灌。可在西沙筑堤谈何容易?陈慧获悉后,带着员工发动岛上居民,并由他们出资,补种树苗和筑堤,大家齐心协力,冒着酷暑把废弃的贝壳放进麻袋,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终于为树苗们建立了一个屏障。如今,快两年了,那些树已长了2米多高。

  陈慧还在西沙从事生物保护。陈慧说,从2003年那次滞留岛上第一次出钱买下一只海龟放生开始,她也忘了帮助多少只海龟重新游回大海。岛上有渔民议论说,服了这个像法官一样的女人,甚至有人远远看到她,就悄声低语:“大家请注意,海龟的老娘来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陈慧和她的“飞鱼郡”长期影响和带动下,永兴岛上居民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参与环保行动渐成一种自觉行为,岛上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全省开展环保行动

  陈慧身体力行,带着大学生志愿者跟驻岛军民和渔政渔监执法船联合开展了多次环保活动,还曾代表海口环卫局给西沙捐赠了大量环保用品。在一次又一次环保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行动的深入,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在她的导师、父亲的老战友,曾两次参加联合国环保会议的杨必良先生倡议发起下,2009年3月他们注册成立了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陈慧出任秘书长,成为环保专职人员。

  陈慧说,协会成立之初,什么都缺,困难重重,有时完全靠着她一个人硬扛着。但有了组织后,她也有了更大的梦想。尤其在去年海南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后,该协会立足西沙把工作面向全省开展,逐步在三亚、琼海、海口等地发展志愿者加入组织,形成了更大的环保力量。

  为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今年夏天开始,陈慧由全天候守在西沙变成了海口“常驻大使”,她忙个不停,甚至抽不开身去送考上天津一所大学读书的孩子。她作为中坚力量筹划的海南省首届海洋环保论坛,如果顺利,有望今年11月在海口举行。

  遭误解仍不懈努力

  陈慧说,她刚干环保工作时,岛上渔民不理解不配合,骂她是“疯女人”;成立协会开展工作时,又有人揣测她目的不纯,是想以此为幌子组织人上岛旅游。事实上,她在岛上开店三年多,其店里收入还不够开展环保工作的花费。有了协会后,也没有企业赞助,她拿出过去的积蓄来支撑。“所以我说,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而义务环保是个美丽的潭,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陈慧说。

  海南省道德模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杨利说,陈慧是个很热心很有胆识也很让人佩服的女子,以她的家庭条件,个人生活会很安逸,这个年龄段也是相夫教子的好时候,她却从深圳跑到吃喝不便条件艰苦的西沙,为环保工作不断地付出,很多人认为她不务正业,也有好友多次劝她别再去受人冷嘲热讽,但她却认为这事总得有人做,现在不做以后恐怕也没人做,“让我感动的是,前一段时间她累病了,刚做完手术,又开始为环保论坛的事奔波,还招呼志愿者不能停下西沙的环保活儿。”

  陈慧笑称自己是个普通人,想做对社会有益的人,也是个爱认死理的人,虽然压力大动摇过、失落过、沮丧过,但最终选择坚持,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记者 彭桐)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