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琼海:南海天书《更路簿》见证最早西南沙开发
琼海:南海天书《更路簿》见证最早西南沙开发
来源:     作者:黄蕾    2011-11-14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封面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正文

 

 

海南渔民航海罗盘

 

  中新网海口11月13日电 (崔力 文朱磊)12日,海南省博物馆对即将于15日馆庆特别展览上展出的《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作介绍,“《更路簿》是海南渔民最早开发西沙和南沙的见证。”

  11月15日为海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周年庆,届时“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为了配合展出,海南省博物馆特赴琼海潭门征集《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长21厘米,宽14.5厘米,厚2.8厘米,对折双面纸。正文写道,“自大潭驶往东海用乾巽一线……”。 “大潭”即琼海潭门港,“东海”即西沙海域,简短的一句话清楚的记录了出发地、目的地、航向以及航程,印证了海南渔民曾靠着一本《更路簿》和普通罗盘闯荡西沙南沙海域的历史。

  被誉为“南海天书”的《更路簿》,是文字航海图小册子,没有固定名字。《南海更路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手抄本形式传下来的,俗称《南海更路簿》,也就是我们本文中多次提到的《更路簿》;一类是口头传承下来的,俗称“更路传”。《南海更路经》已于2009年2月1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据《琼海县志》记载“明代永乐年间,欧村港、冯家埠、潭门埠、草塘埠一带的渔民,已往返于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捕鱼和居住”;《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一书有对西沙群岛古庙遗址的记载等。海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称,“以上的史料都有力地证明,在明代以前,海南渔民已驾驶帆船往返于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捕鱼和居住了。”

  海南省博物馆朱磊认为,《更路簿》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更路簿》中记载的地名是由海南渔民命名并沿用至今,具有浓厚的海南方言特征,例如以“峙”代替岛和屿,以“沙”或“线”指暗礁等,充分证明海南居民开发建设西沙、南沙的悠久历史,是证明南沙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更路簿》中所记载的航行范围不同于一般的航海针经书,侧重在西沙和南沙海域,有关国外更路的记载不是很多,书中所记载的航线、岛礁地貌和海况以及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水文和气象信息,对研究我国航海史、南海开发史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完)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