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委员建议重视保护与研究海口骑楼文化
海口骑楼老街资料图
骑楼是老海口的神韵,见证了海口的沧桑历史,保存和延续着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然而,海口骑楼老街改造,商业业态调整、与旅游结合的步伐明显滞后。王毅武委员建议,重视保护与研究海口骑楼及骑楼文化,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支持致力于骑楼文化研究与保护的社会团体参与骑楼老街的改造、发展工作,使之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名街,成为海口旅游的新亮点。本报记者魏如松通讯员张泽彪
海口骑楼老街改造步伐滞后
作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点,它跨越时间长,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特点。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由原来的‘全国十家之一’变成了现在的‘三十家之一’,如果再不予以高度重视,海口骑楼老街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将被继续边缘化。”王毅武说,目前海口骑楼老街的改造,商业业态调整、改造步伐进展缓慢。
海口骑楼老街之所以发展滞后,王毅武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其次,是经营模式不适应发展需要;三是对骑楼文化的挖掘、传承重视不足;四是对骑楼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路径不明晰。
“由于观念保守,对骑楼老街的改造仅仅依赖政府资金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因政策障碍无法进入。”王毅武告诉记者。
调整业态,对整个街区进行旅游化改造
据海口市骑楼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孟小林介绍,海口骑楼老街曾是近代海南精英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侨商、侨领的家族传奇、爱国义举,都曾在这里一幕幕上演。
据记载,这里曾经有500多家商铺,所谓“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见证了海口城市发展的百年沧桑。
王毅武建议,我们在对骑楼老街保护,改善老街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应对整个街区进行旅游化改造,调整业态,使之成为一张具有特色旅游文化的海口名片。
举办骑楼文化论坛,为骑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詹长智委员告诉记者,骑楼文化不仅海南有,广东、福建等地也有,要想办法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在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方面,全国很多大、中城市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城市间的协作平台,定期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可以举办骑楼文化论坛,邀请省内外、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海外华侨、侨商参加,产生一批权威性、国际性的研讨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有关骑楼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为海口骑楼的改造、修缮,骑楼旅游文化街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王毅武建议。
骑楼改造不能只局限于建筑方面的修葺与重建,詹长智认为,单纯的建筑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对海口骑楼老街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要下大决心,下真功夫加大对传统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研究,由政府制定规范的骑楼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发展的经营模式,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民间智慧参与骑楼老街重建工作。
“只有给海口骑楼注入了艺术、民俗、历史等人文因素,将这些要素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时光的积淀,配合海南的特色,才能真正使骑楼老街活泛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詹长智说。
记者了解到,2011年12月,在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社科联的支持和关心下,由一批热心文化事业、关心骑楼文化研究的人士发起成立了海口市骑楼文化研究会。(本报海口2月8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