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日军枪击过的棕榈树仍顽强生长

被日军枪击留下的弹孔
人民网海南视窗3月8日电(记者 宁远)“在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项目刚刚启动时,有关部门一再通过媒体强调说,对海甸岛原有的‘一寺八庙’、葱郁古树等城市传统珍贵文化都将现状保留,保留之说言犹在耳,现在却又下文要拆除。”3月7日,海口市海甸岛关帝庙前,很多原居住在此的村民站在一纸公告前议论纷纷。这份落款为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称,将在3月9日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关帝庙进行拆除。这一拆除公告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有关部门在海甸溪古庙保护问题上朝令夕改的质疑。
海甸溪原住居民视百年古庙为精神家园
位于海口市海甸溪北岸的海田村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千年古村落,因村旁是一片由海水冲积形成的水田而得名。海田村的形成可追溯到宋代,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清代以后,地处海口港码头的海田村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外来移民的增多,海田村分成一庙、二庙、三庙、四庙、五庙、六庙6个村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田村保留了大量的古老民屋建筑和20多座民间寺庙。每个村都建有自己的庙宇,祀奉各自信奉的神灵。
据相关资料介绍,一庙的村庙为郭公庙,又称文武庙。始建时间不祥,于清嘉庆四年重修,清咸丰元年复修,1936年再修。目前所见的庙宇是该村村民1997年重新修建的。清嘉庆四年“勒碑记序”碑文上记载着:该庙奉祀的神灵为关圣帝君和郭太侯王。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二庙位于海甸岛和平北桥头西侧。该村村庙是武圣庙,庙门口有副对联:“气塞天地,志在春秋。”字迹苍劲有力。该庙建于清嘉庆戊辰年,光绪七年重修,1996年1月本坊村民再次捐资重修。
三庙的古庙为泰华庙,始建时间不详,清雍九年和道光丁未年重修,1995年村民再次重修,庙内境主为泰华三仙。
四庙的庙宇为张天师庙,庙门口高悬着“文丞武尉”的匾额,庙门石柱上雕刻着清代进士郑无章题书的楹联:“三教无私海隅率俾,师真有赫品扬咸亨”。
五庙的古庙是关帝庙,门口“精忠昭赤日,大义贯青天”的颂联字体雄浑大气。庙宇清光绪元年和同治三年重修,为二进式建筑。关帝庙后还有个文昌宫,门口两侧有很多捐建者的芳名碑刻。 在文昌宫门前院内,有棵棕榈树,树上有很多洞口,村民称这是日本鬼子当年用枪对着树射击寻开心留下的。五庙还有一座“白马庙”建庙时间不详。清光绪元年重修。
六庙的庙宇为海口第六宫,清乾隆初年奉祀关圣大帝和火神娘娘,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
每村的庙宇门前,都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四周都生长着高大茂盛的古榕或枇杷树,树底下成为本坊村民休闲纳凉、聊天说地的场所。
每个庙宇的对面都有一个戏台,村里遇有重大的祀事活动,都要上演琼戏。全村男女老幼持凳坐在广场上看琼戏,品尝着本土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这六座庙宇也被视为六个村的象征,这里的原住居民都将其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除此之外,相传有着千年历史的仁心寺也在海南有着较大影响力。与前述六庙并称为“一寺八庙”古建筑群。
[page]
拆除关帝庙的公告

关帝庙外景
旧城改造先“留”后“拆”
为加快海口城市化进程,提升省会城市形象,改善旧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海口市于2008年正式启动海甸溪北岸拆迁改造工作。海甸溪北岸改造规划用地面积1617亩,区内人口3万多人,是海口规模最大的一次旧城改造。由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推进实施。目前除了“一寺八庙”,其它拆迁基本完成,涉拆8000多户,改造面积约1509亩,涉拆建筑面积约110万平米。
对于“一寺八庙”的去留,在海甸溪北岸拆迁改造曾经引起较大争议,在当地居民强烈要求下,“一寺八庙”得以保留。而有关部门在宣传海甸溪北岸拆迁改造工作时,也多次通过媒体表示,“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海甸溪作为一道小溪承载着海口的许多历史,也传承着海口的民俗文化。这一板块改造应该“连接历史和未来,让海甸溪两岸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散发海口独特的城市魅力”,特别是“对海甸岛原有的‘一寺八庙’、葱郁古树等城市传统珍贵文化都将现状保留”。“同时保留庙宇前古树、戏台;古树在使用功能上转化为公共活动中心,将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得以留存下来。”
2010年海南“两会”期间,海南省政协委员王毅武递交了提案《关于保留与保护海甸溪“一寺八庙”的意见》。该提案被列为“政协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04号提案”交由海南省住建厅会办。
2010年11月15日,海南省住建厅发文给海口市政府,通报了会办意见。要求海口市妥善处理好旧城改造与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建议结合王毅武委员意见,深入分析研究一寺八庙的价值,并结合规划对富有历史价值或能体现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予以保留。严格按照《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切实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但据五庙村村民代表陈明常说,就在建设厅的这份文件出台后的第三天,即2010年11月18日,二、三、四庙便被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根据海甸海北岸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拆除,有关部门还将拆除后的材料搬至五庙关帝庙,称将在关帝庙两侧重建上述三庙。
但上述三庙的重建工作尚未结束,五庙却已自身难保。
2012年3月5日,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在五庙关前张贴公告,称“根据海甸海北岸整体规划要求,需要对位于规划道路上的五庙进行拆除和移建”。并称已经在春节前和五庙签订了补偿协议,拆除日期拟定于3月9日。
但陈明常说,村里人对于前述补偿协议毫不知情。他说,2011年12月9日,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曾找到五庙村代表谈话,称为建设商业铺面道路,决定拆除五庙关帝庙和刚重建好不久的二庙武圣庙。为此该村于12月24日召开村民大会,就“拆迁关帝庙问题”进行表决,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拆迁关帝庙。大会同时决定,为妥善管理好村集体的土地、庙宇等财产,今后涉及拆迁的文书,必须要由他和另外两名代表签字方才有效。但对于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所称的补偿协议,据他了解只有一名代表签字,而这名代表已经于日前过世。“这不仅是朝令夕改,一建一拆之间更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财。”陈明常说。记者7日今天下午多次拨打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的电话,欲核实五庙村民的上述说法,但该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page]
关帝庙修建碑文

对于自己即将被拆除的精神家园,村民们很无奈
专家称古庙被拆令人痛惜
“我们对此感到非常痛惜。”海南省道教协会有关负责人7日今天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寺八庙”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且凝聚了本地居民的宗教信仰等文化,有关部门在作出拆除决定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一定要慎之又慎”。
据悉,2010年8月,海南省道教协会曾牵头举办关于海口市海甸岛“一寺八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研讨会,国家宗教局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赵匡为认为,“一寺八庙”作为海南的宗庙建筑,是当地群众信仰的一个载体,也是海口市历史的心脏。这些寺庙里面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存将非常可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副主任、博士陈进国认为,海甸岛西岸位于南渡江入海口,是海口市最早的发源地,这些寺庙不仅是海口市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为汇合体,更是展现了海南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员、原中国道教主编王宜峨指出,这些寺庙里不仅供奉着海南人最尊敬的冼夫人、108兄弟还有那棵曾经记载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恶的老树,这些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中国民族建筑学会会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原建设部规划司司长、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景慧说,海口海甸溪这块土地是海口城市的花园。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神庙是海南少有的文物。“一寺八庙”作为一个宗教文化群,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宝贵资源,合理的开发保护将对海南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专家们认为,可以把海甸溪北岸一线建成以“一寺八庙”为核心的文化旅游长廊,不失为一种双赢的选择。可以考虑建成一个体现海南儒释道文化、多族群文化,体现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文化长廊。这样,政府、开发商、市民,都能各得其所,既保留了历史、宗教文化遗产,也和海南的国际旅游岛规划相符合。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