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骑楼老街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刘嘉珮摄
【引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南洋归来的华侨为海口带来了许多新鲜事物,带着东西文化碰撞色彩的骑楼和大屋也从那时修建起来。时过境迁,如今的老街巷子里,一栋栋略显陈旧和残破的骑楼很难让人联想起这里昔日的繁华,雪白的外墙“斑驳”了,楼顶的雕花被抹平了,骑楼上的灰塑失去了色彩,这些承载着海口历史文化的老建筑该何去何从?
搅拌声、锯木声、钻墙声,不绝于耳,雕花的、刷墙的、焊接的各显神通……3月8日下午,当记者走进海口博爱北路水巷口时,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据了解,这里是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的首站,对10栋历史建筑的“修旧如旧”已进入尾声,而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page]
水巷口10栋历史建筑的修复即将完工。刘嘉珮摄
水巷口10栋历史建筑5月底完工
“那朵花颜色比例不对,明早一定要重新刷过”,“外墙不能再动了,要还原历史的沧桑感”……海口骑楼整治工程总工程师刘涛在现场指挥修缮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工程已完成了80%,完成了基础及墙体等主体加固,部分骑楼已经开始铺设仿古地砖,预计再过2个月就能与市民见面。
“修缮工作极大程度地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旧如旧指的是,旧工艺、旧材料,我们把每一块从骑楼老宅拆下的门板、窗棱、插销等逐一进行打磨翻新,再重新安装到改造后的骑楼上。”刘涛介绍说,他们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请专家进行反复推敲论证,对破损或无法修复的楼板及瓦屋顶,按照原形式进行更换复原,使用传统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外立面灰塑施工及旧立面修复。记者看到,即将完工的建筑外墙基本为灰白色,有着漂亮精致的轮廓。据介绍,为了强调海南特色,修缮工程中木料多使用黑盐和菠萝格,而粉刷的涂料中也含有贝壳粉、红糖水及稻草等材料,既能够较好地防潮抗蚁,也符合南洋风格。[page]
历史建筑上的花纹有参考海南古旧的雕花。刘嘉珮摄
骑楼雕花色彩将保持原汁原味
在水巷口施工现场,一位来自潮汕地区的画工正在专心地勾勒窗花。刘涛说:“浮雕和花纹这个细节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去到海南各地收集了许多的古旧花纹。骑楼最早建成时基本上没有留下一张设计图,所以雕花的还原最开始是靠着工人们一笔一笔对照照片进行的,下了很大功夫。”
针对南海网网友质疑修复后的骑楼雕花色彩太过艳丽,刘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第一、骑楼老街部分建筑的雕花过去是有颜色的,这方面已经做过详细考证,振东街作为海口早期商业街,那里保存了和骑楼老街类似的旧建筑,建筑体上就有淡淡的颜色。第二、这次并不是在整栋建筑上对雕花装饰进行着色,而只是在窗楣等处着色,外墙以灰白为主,这也符合琼州民间建筑的特点。第三、此前网友们看到的颜色并不是最终效果图,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我们最终做出来的是混合色的雕花,而非单一颜色的。此前大家看到的只是带有底色的雕花,因为是底色,所以色彩显得艳丽了些,但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完全不一样的、原汁原味色彩的雕花装饰。[page]
已经成形的骑楼花绘。刘嘉珮摄
今年重点整治中山路街廓街景
中山路,是整个老城区中历史风貌保存最完好的一条骑楼老街。这条仅仅长207米的街道曾经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在民间留下了一铺养三代的说法。记者了解到,中山路的市政道路改造已经完成,骑楼整治项目今年将重点对中山路的街廓、街景进行整治。
记者从海口市相关规划部门了解到,根据设计方案,整治将按照保护中山路历史风貌的原则进行,把骑楼空间结构保护与街景整治相结合,骑楼界面保护沿街界面高度,根据中山路现存历史建筑的高度统计数据和街道横断,在保守介入方案中,通过立面的风格性协调手段,对此类建筑做有限度的改造,达到老街的风貌协调。骑楼空间根据中山路现存历史建筑的骑楼空间高度统计数据和街道横断面切片视线分析,清除地面坑洼不平,铺拼花地砖,纹样则按门牌号不同作变化,统一工序施工。骑楼立面修缮根据历史痕迹复原等方法修复。
另外,在抓紧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的同时,作为改造的核心和起步区域,水巷口的集散广场的策划和设计也已经完成,将在该广场建设达5000平米的地下停车场,并开展解放东路、博爱北路、水巷口路、新华北路市政道路改造工作。[page]
漂亮的老街建筑。刘嘉珮摄
未来将在钟楼附近打造海口小外滩
按照海口市有关骑楼项目的规划,该项目一期(2010年-2012年)为核心保护区实施范围,主要对区内博爱北路以西、新华北路以东、解放东路以北、长堤路以南含水巷口、中山路、大兴西路进行综合改造;项目二期(2012年中-2013年中)为调结构,主要目的是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交通、旅游和商业等结构系统;三期(2013年中-2015年中)从核心保护区开始逐步向建设控制地带拓展。
而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启动范围总面积约13.37公顷,对通过文物及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骑楼街区的历史文化、人物、事件进行深入的整理挖掘,将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并围绕钟楼恢复海口十景之一“钟楼夕照”在海甸溪上建造一艘游船和码头,对钟楼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等。目的是打造小外滩的概念,恢复街面传统老字号寻找老街真正的‘魂’。[page]
骑楼老街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刘嘉珮摄
骑楼商业业态规划提上日程
据调查,在海口的主要骑楼街区,基本保存完好的至少有200座,要将这么多的骑楼像古董一样保护起来,再将残破的骑楼进行修缮,这些对于骑楼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
“老街上并不只有骑楼,还有很多大屋、老宅等古建筑,对骑楼外貌的修复只是老街恢复活力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商业业态的走向,关系到未来海口骑楼发展的重新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骑楼不但是一种建筑文化,更具有人文历史价值和商贸经济价值,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有人气,即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实现由静至动的转变。
据介绍,相关部门已经对骑楼老街的业态调整以及商圈部署进行了规划。依据规划,这些街区将打造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际级人文旅游景区购物天堂,成为城市名片。并划分了8个区域定位:演艺区、旅游、商贸区、红色文化展示区,南洋归侨区、宗教宗亲区、市井文化商贸区骑楼文化展示区、文明记忆区等。通过对整个街区的旅游化改造,提升项目商业价值,使打造海口老城区具吸引力及品质、具备国际化品位的商业、文化综合区域,兼具购物、休闲、文化等综合功能。 (刘嘉珮)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