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百年关帝庙要“保护性拆除”?
海口百年关帝庙要“保护性拆除”?
来源:     作者:修梓馨    2012-03-13

  昨天,有媒体报道一份落款为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称,将在3月9日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关帝庙进行拆除。而此前,在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项目刚刚启动时,有关部门一再通过媒体强调说,对海甸岛原有的‘一寺八庙’、葱郁古树等城市传统珍贵文化都将现状保留。这一拆除公告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有关部门在海甸溪古庙保护问题上朝令夕改的质疑。(3月8日人民网)

  就在近期召开的海南人大、政协两会中会议代表议论对五公祠、海瑞墓、骑楼等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的热度还没有减退,海甸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修建的关帝庙就即将惨遭被拆除的厄运。这不能不说有些吊诡。同时,这更能说明在有关部门真正关注利益的眼里,几座被成为文物的破庙,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在唯GDP化的不良政绩观指引下,巨大的土地转让收入的诱惑远远高于保护文物的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说,关帝庙要被拆除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作祟。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关帝庙,恐怕就要成为部门利益的牺牲品了。

  笔者认为,古建筑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就显得愈加珍贵。但近年来,受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古建筑被拆除,保护古建筑的任务变得尤为紧迫。近年来,古建筑被拆除的事件层出不穷,一座座古建筑消失的背后,实际上正是文化传承的消逝。远的不说,最近的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强拆;重庆蒋介石行营刚刚被“保护性拆除”;甚至去年海口市人大会上还有代表提出要拆除五公祠改作商业开发,再另选址重建五公祠。在巨大的土地收益面前,古建筑显得无足轻重,这损失的不仅是城市的传统,更是对子孙后代做出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尽管政府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免不了要拆除一些旧物,其出发点也是好的,腾出地方修建新的建筑物。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在规划过程中对古建筑保护是否做了应有的勘测、研究和论证。但需要探讨的是,是否一定要拆除一些无法再生的古建筑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呢?古建筑之美难道无法为城市锦上添花吗?

  这使得笔者想起了并不发达的国家老挝。在老挝首都万象市,据不完全统计,光万象就有大大小小的寺庙50多座,无一例外都被保护得非常好。在万象市中心某处,有一个近百年历史的佛塔。这个地方也是万象市内著名的酒吧区,一到晚上就车水马龙。由于佛塔的原因,交通拥堵就更为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拆掉佛塔,把路加宽。可是让我意外的是,当地政府竟然费时费力地把旁边的酒吧建筑往后移了好几米,也没有破坏古佛塔一丝一毫。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古寺庙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只能保护,不能破坏,更不能拆。在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因为钢筋水泥的包围而日益趋同的今天,古寺庙恰恰是老挝最大的特色。而且,古寺庙几乎沉淀了老挝所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是老挝人心中的“根”。一个民族怎么可能连自己的“根”都拔掉了呢?

  老挝万象的例子告诉我们,决不能为了追求部门利益而牺牲古文物。因为古文物有不可复制性。私自拆除古建筑后再进行强制拆迁,破坏了当地文脉,也是对法律的无视。

  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的古建筑数量每年都在减少50%以上。事实上,各个城市百年以上的建筑已经不多,一方面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一方面受到不良利益驱动。这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将文化的发展纳入考核项目,包括对古建筑古文物的保护。也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紧研究出台,完善保护古建筑的政策措施。更何况,当初对海甸岛实施旧城改造和拆迁时,有关部门也承诺对海甸岛的“一寺八庙”进行保护,政策的朝令夕改,只会导致公权失信。我们拭目以待。(陈岚桦)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