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在鹦哥岭推广建立禁渔区保护野生鱼种
海南在鹦哥岭推广建立禁渔区保护野生鱼种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2-03-16

参加研讨会的中外代表在南开河放流本地种育苗。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道银村村民符国华(右)向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介绍本村建立禁渔区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鱼类专家陈辈乐(右)介绍当地本土鱼类资源情况。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这是南开河中的野生鱼类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专家和村民一起研究禁渔区的保护措施。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新华网海南频道3月15日电(记者姜恩宇)由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和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共同主办的“禁渔区推广研讨会”最近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举行,五指山市、白沙县、琼中县的乡镇代表和海南霸王岭保护区、东寨港保护区、佳西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的环保工作者共60多人参加研讨会,商讨在江河源头和重要自然保护区推广建立禁渔区的经验。

  海南岛两条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和昌化江,均发源于鹦哥岭山脉。多年来,鹦哥岭保护区的科研和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区周边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等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坚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保护区周边农村社区共建活动,帮助少数民族村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来示范、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副业可持续生产方式,使当地村民得到了经济发展的实惠,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建立禁渔区就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2008年1月,白沙县南开乡道银村率先在流经自己村边的南渡江源流南开河上建立了一个禁渔区,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现在,这个禁渔区的河段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尺多长的红面军鱼和野生鱼种在清澈的河水中缓缓漫游,这在几年前是很难看到的情景。

  2009年5月,海南岛昌化江上游鹦哥岭河又一个长约5公里的禁渔区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黎族村建立。到目前为止,海南省已经在两条最大河流南渡江和昌化江的源头和上游地区的毛湘河、牙开河、南美河、仁什河等河段建立了十余个禁渔区,禁渔河段达数十公里。过去那种在河流中毒鱼、炸鱼、电鱼等毁灭自然资源的做法已经为少数民族村民们自觉放弃。

  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岛中部,面积5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是海南岛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海南岛最大的两条河流南渡江和昌化江均发源于此。在海南岛已记录的106种淡水鱼种中,仅在该保护区内的南渡江和昌化江上游和源头地区就有75种,占海南已知淡水鱼品种的70.8%,其中16种是海南岛特有淡水鱼种。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