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更受游客欢迎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更受游客欢迎
来源:三亚政务网     作者:陈曼莉    2012-03-25

 

正在进行的珍珠球比赛 。孙清 摄

 

 

身着民族服装对唱山歌 。 孙清 摄

 

  昨日上午,2012年三亚市庆祝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在鹿回头广场正式展开。除了文化韵味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外,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更受黎、苗族百姓和游客的欢迎。身着民族服装的黎、苗族同胞,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在周围群众的欢呼鼓舞声中,热情高涨地参加民族体育竞赛项目,喜迎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到来。


  上午9点,赶猪、射弩、押加、挑担过独木桥、顶棍等体育竞技项目同时展开激烈地角逐。据介绍,这些比赛皆来自于黎、苗族祖先们最早的生产、生活习惯。今天人们把这样一种习惯演变为一种竞技比赛,让人们更好地体会黎家、苗家人的生活和生产。


  比赛的担子比生活中的轻很多


  在“挑担过独木桥”的比赛区,黎苗族妇女扛起近60斤重的担子轻快地、一路小跑地走过约75米长的赛道,然后越过独木桥,用时最短者便赢得比赛。


  看着比赛选手们轻而易举就把担子挑了个来回,记者和许多市民、游客也早已按捺不住想要尝试一番的心情。


  “您别说,这担子还真沉,真挑不起来。”市民杨女士说到,“刚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两袋泥沙加起来将近有60斤重,妇女挑起来还真有点困难,但我们黎苗族同胞的农村妇女们却能挑起担子健步如飞。”


  刚结束比赛的李月梅在比赛中不慎摔了一跤,她说:“因为地滑,加上光着脚跑,所以摔了一跤。但能够参加我们自己的节日,即使没有得奖,也没有任何的遗憾。这个担子要比我们平时干农活的担子轻很多。”


  比赛激烈地进行中,来三亚旅游的游客们也纷纷上前挑起担子一试身手。


  农民 “ 弯弓射大雕 ”


  在射弩区,几名手持自制弩具的“射手”准备开始一场射气球比赛,参赛选手手拿精心准备的弩和箭不停比划着,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指点着队友。巾帼不让须眉,瞧这位大姐那架势完全不亚于专业选手。比赛规则为15分钟内射发15支箭,射中气球数越多则赢。


  相传,海南苗族的弩和箭是先人由大陆作为作战武器而传入的,箭尖涂抹毒药,称为“药弩”。人或鸟兽中箭,即中毒而死,所谓“见血封喉”。因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度颇高而又可就地取材自行制作,用以打猎和射鱼,所以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备弩箭,男童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


  “顶棍”“赶猪”考技术


  “顶棍”是一项锻炼手腕和臂力的竞赛。两名选手各执一根木棍的一端,相互对推,比赛时,二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到其中一人把对方推过界,输赢才见分晓。


  “赶猪”所谓的“猪”就是一个个大大的椰子,平日里农民朋友在农闲时坐在田间地头,拿上几个椰子、画上跑道,看谁能先用木棍把“猪”赶到终点,谁就是获胜者。这是力量与智慧的较量,如果力道没有掌握好,动作不协调,就非常容易将“猪”滚出跑道,取消比赛成绩。


  “押加”测你多剽悍


  在押加现场,参赛选手腰系布,趴在中线的两端,头部向前,屁股相对。比赛一开始,双方队员将对方用力往自己的一边猛拉,手脚不准离地,如将对方拉过中线者便判获胜。


  这些富于民族特色的运动既是美的象征,也是力的体现。呐喊的拉拉队也是那样的投入和热烈。在高山云雾之间,在生产生活间歇,黎族乡民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来休闲娱乐,锻炼自己的体魄和毅力。

 (余菁菁 梁丽春 林冬巧)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