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提到海南,你会给它加上一个什么修饰词?
是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亦或是度假天堂、幸福家园?在外界看来,这些俨然已成为海南特定的标签。
如果说前两个词是大自然的恩泽,那后两个就得益于一条为海南量身定做的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国际旅游岛。
一锤定音 海南终于找到了北
1988年建省的海南从一开始就顶着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的帽子。尽管如此,过去人们却调侃地给它改名,把“琼岛”叫做“穷”岛。如此称呼不是没有缘由。
因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南依然坐着“欠发达地区”的椅子,起步晚、基础差,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全国约20个百分点、旅游资源丰富但一直未有大的发展……直到2007年,海南的GDP和财政收入才终于突破了、100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千百跨越”。但这与人们当初对宝岛热切的厚望依然有差距,它并未凭借特有的优势在全国一枝独秀。
海南岛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路子,才符合潮流、符合省情、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过去一场长达20多年的手谈,海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是历史的沉思者,左右突围,航向摇摆,忽而工业为主,忽而农业先导,忽而旅游支柱,忽而地产狂欢。直到海南省委提出了建设好国际旅游岛的初步设想,党中央、国务院的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站在发展转型的高度,将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海南这才完全找到自己在新时期的前进方向,斩劈鲸波,破浪前行。
2008年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海南,指示海南在新起点上勇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2007年和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全国两会海南代表团审议及在海南考察时先后指示,海南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努力达到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现代旅游标准。要建设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在这前后,中央领导人对海南发展的关切、指导和支持,殷殷期望,犹言在耳。 2009年12月31日是值得海南人民铭记的日子。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海南要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面对它的重新定位,海南又开始云水翻腾,把心境保持在冲锋的姿态,因为一条科学发展大道近在眼前,正如外界幽默的表述:“海南终于找到了北。”
只争朝夕 扎实推进政策落地
伴随国际旅游岛的重新定位,海南人民强岛富民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然而,面对起步晚、基础差的摊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究竟该怎样发展,才能赢得整体经济的华丽转身呢?此时,海南省委省政府并没有一味的欢呼雀跃,而是沉下心仔细厘清国家赋予海南的特殊支持政策,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和国家相关部委密切配合,通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周密设计,终于使离境退税、离岛免税、游艇管理等一项项重大优惠政策一一落地实施。
2010年8月,海南获准实施增加免签证国家旅游团等政策,海南由此开始对26国旅游团实行入境免签政策。
2010年11月,《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在游艇登记、驾驶、入境查验、活动水域等15项游艇管理政策上实现突破。
2011年1月1日,海南正式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
2011年1月,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飞活动在海口市启动,标志着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由计划部署阶段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 2011年4月,国土资源部出台20项政策措施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11年4月20日,海南开始实施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三亚、海口免税店分别于2011年4月、12月开业。
2011年9月,作为我省首个自行研发的融合了体育竞技元素、海南独有的国际旅游岛体育彩票玩法———“飞鱼游戏”上市销售。
……此后,国家卫生部、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也纷纷筹划制定专门政策,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每一次都踏出了“先行先试”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含金量最高的离岛免税政策尽早落地,海南省各部门人员没少流汗。从2009年初海南正式向国务院提出政策申请到政策正式发布,前后历时两年多。多方争取、深入调研、实地考察、斟酌选址,一步不少。截至政策落地的2011年年底,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共对离岛旅客销售免税品155万件,使海南旅游补上了购物这块一直以来的短板,成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新名片。
十大成果 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不可否认,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海南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离境离岛免税政策的落实;高铁时代的到来;国际性举足轻重的会晤落址;洋浦等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刚健发力等等,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更值得欣慰的是,2011年,全省GDP突破2500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或许数字对老百姓而言是枯燥的,但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两年来,钱包更鼓了,钞票更厚了,笑容更加灿烂了。
4月10日晚,2010—2011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大成果揭晓:东环高铁开通运营;重大对外开放政策落地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民生显著改善;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游客过夜人数创历史新高;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成功举行;全省GDP突破2500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洋浦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一轮发展蓄势待发;第56届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赛在海南成功举行;成功举办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700多个日夜的奋斗,800多万海南人民的汗水,沉淀了喜人的成果,成就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坚实起步。
在激动和欢呼声中,我们发现,海南经济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离不开七个字:建设国际旅游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在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亦表达了“振奋”、“感动”的心情。但同时寄语全省各级干部,这些成绩可以提振信心,但还远不值得我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要知差距而后勇奋发有为拼搏实干。
确实,从理念到实施,到一批优惠政策落地,海南走过了不简单的两年,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延续: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抓项目上项目、海南文明大行动……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双手和智慧,共同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
这,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最终的归宿。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