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数百年历史府城鼓楼亟需修缮
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数百年历史府城鼓楼亟需修缮
来源:海南特区报     作者:王吉拉    2012-05-03

  墙体坍塌,石阶面目全非,房屋梁柱腐朽……

  数百年历史府城鼓楼亟需修缮

  本报讯 近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反映:位于海口鼓楼街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府城鼓楼因为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丝毫没有当年的神采。昨日下午,记者探访府城鼓楼发现,这里的墙体已经坍塌,石阶早已面目全非,鼓楼的房屋梁柱也已腐朽。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海口市文物局2007年曾表示将着手修缮府城鼓楼,后来不知何故一直没有落实。记者 刘泽飞 文/图

  网帖反映 数百年历史的鼓楼面目全非

  “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指引,在热闹喧哗的府城文庄路,外地人很难找到鼓楼所在的鼓楼街。两米多宽的狭小街道两旁有各式各样的民房,只有鼓楼弯弯的拱门,突兀地矗立在那里……”昨日,记者在天涯论坛上,看到了网友“风光在线”于4月28日发表的题为《千年府城鼓楼亟待保护》的网帖。在一段关于府城鼓楼的文字介绍后,网帖还附有大量于日前拍摄的府城鼓楼的照片。

  打开这一组10余张的照片,呈现在记者目前的这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府城鼓楼,早已破败不堪,面目全非。无论是带拱门的基座,还是基座上的房屋,都已摇摇欲坠,确如网友“风光在线”在网帖中所说的“其情其景,让人很难将之与清末海南著名诗人王懋曾笔下的‘景览南溟入渺茫,身齐飞鸟共回翔’联想到一起。世事变迁,琼州府城当年的庭台楼阁、青山碧水,大多已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记者走访 府城鼓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府城鼓楼位于海口府城文庄路南端古城垣上。据资料记载,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城楼,又名谯楼、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为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是一项主要用于卫护治安的军事设施。据了解,府城鼓楼曾多次修建和迁易,及至1605年,当地发生地震,鼓楼塌毁;次年,尚书王诲遂重修,乃保存今楼。可如今,即便作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府城鼓楼,却已是岌岌可危。

  记者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原来的府城鼓楼门额上,有“海南壮观”与“奇甸文明”字样。昨日下午,记者专程前往探访时,却已经无法在斑驳的城楼上找到。可能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鼓楼的石阶早已面目全非,垃圾遍地,野草疯长。鼓楼西北角的墙体已经坍塌,已有坍塌迹象的东北角墙体也仅靠一排木质栅栏和几根铁丝固定。同样破败不堪的,还有鼓楼上方的房屋,房屋的几根主要梁柱已腐朽,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海口市文物局在用木条封闭的窗户上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严禁入内危险”的告示牌。

  市民声音 盼望府城鼓楼恢复当年风采

  与府城鼓楼比邻而居的市民冯女士告诉记者,她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跑到鼓楼上玩耍。在冯女士的印象中,几十年前,府城鼓楼还没有这么破败,以前楼的墙体还没有坍塌。“有关部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确定鼓楼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见有哪个职能部门来管理、修缮。”

  家住鼓楼拱门边的郑大爷说起府城鼓楼脸上满是无奈。今年70多岁的郑大爷说,他虽然未能见识当年府城鼓楼的宏伟,但在鼓楼附近生活了一辈子的他,对鼓楼很有感情。“府城鼓楼被明确为文物保护单位时,当地的居民都以为鼓楼能恢复往日的神采,像五公祠一样变成海口的一个历史景点。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府城鼓楼的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破败。”郑大爷说,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府城鼓楼恢复当年的风采。

  2007年,本报曾对破败不堪的府城鼓楼做过报道。当时的海口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海口将陆续启动名城保护系列方案,保护标志性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古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城市格局、历史地段等。并称当时已经列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的省级保护单位府城鼓楼,将于2008年开始实施修缮工作。

  记者对照4年前府城鼓楼的照片发现,如今的府城鼓楼比4年前的府城鼓楼显得更为破败。个别市民在府城鼓楼“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兴建一些民宅。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