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文昌新风貌 特色产业集群跟随航天城腾飞
海南文昌新风貌 特色产业集群跟随航天城腾飞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陈曼莉    2012-06-27

  海南省文昌市2011年建成的八门湾绿道总长54公里,途经4个乡镇、106个村民小组。绿道将自然资源和侨乡风情连成一片,被当地群众誉为生态之道、文明之道、致富之道。 

  然而,八门湾绿道仅仅是文昌实施“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在航天产业的带动下,全市新一轮开发建设全速驶入“快车道”,到处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航天产业:突出打造最大特色的产业集群

  站在铜鼓岭向西远望,椰树怀抱中座座红顶白墙的乡村小别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建设,龙楼、文教、东郊、文城四个搬迁区面貌一新。而在不远处的航天中心建设工地,十几米高的发射架已拔地而起,“新一代火箭将从这里腾飞”的横幅分外醒目。 

  据了解,航天发射场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50亿元,项目用地面积17478亩,涉及4镇、57个村民小组、1960户、9498人,需要整体搬迁24个村庄。文昌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国家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征地和社保资金缺口大等多重困难,如期完成了征地搬迁安置工作。 

  “核心是要打好航天牌,在彰显航天特色中实现‘绿色崛起’”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表示,文昌要紧紧抓住航天发射场这个强力触媒,突出打造最大特色的产业集群,努力把文昌建设成为独具航天、文化、椰林、侨乡鲜明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和文昌人民的幸福家园。  

  在航天发射的带动下,一大批上规模的建设项目相继落地。2012年文昌市计划投资续建、新建重点项目高达162个,涵盖航天城配套、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服务等八大类。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高标准、宽视野,全市每年投入3500万元和土地收入的5%收益用于规划策划。 

  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龙籍卷介绍说,项目规划面积达46.6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截至5月底,征地3825亩,占计划征地面积的79%。搬迁、基础工程已全面铺开,两家国际知名的五星级酒店希尔顿酒店和基斯顿酒店以及一批商业服务中心,将在2014年前投入使用。 

  与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两翼的海南航天主题公园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据介绍,航天主题公园融科技交流、科普教育、航天旅游、商业开发为一体,建成后将填补我国乃至亚洲航天旅游空白,对海南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主题公园有望于2014年开业。 

  在“月亮湾”北部起步区,蜿蜒连绵的4公里海岸线上汇聚了富力集团、世贸集团、雅居乐集团等6家大企业承建的多家五星级酒店、度假村、旅游休闲培训基地项目。工地上一片繁忙,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上百名专职干部蹲点提供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 

  为了夯实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础,文昌5年来共投入70.2亿元资金,用于“两桥一路”(清澜港大桥、铺前大桥、滨海旅游公路)以及木兰港码头,清澜、铺前等主要港口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清澜港大桥将于近期建成通车,铺前大桥建设近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侨乡文化:绿色土地上的赤子情怀

  在今年4月2日举行的文昌“南洋文化节”开幕式上,航天发射中心指挥部给与会的华侨代表陈修炳先生送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他带头搬迁老祖屋和祖坟地,为发射场征地搬迁带了好头。  

  陈修炳是泰国海南会馆理事会名誉会长,在泰国商界非常有名,得知修建发射场要搬迁他在东郊镇福绵村的老祖屋和祖坟地,他极力反对,告状信还写到了国侨办。中心指挥部得知情况后多次与他沟通交流,落实相关政策,他深受感动,不仅主动搬迁,还将5万元政府补偿款捐赠给了发射中心。 

  文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全市有120万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1年,累计为文昌捐资人民币达4.37亿元。文昌市市长刘春梅说,长期以来,文昌的海外侨胞心系故里,慷慨捐资办教育、建医院、修桥梁,华侨们的美德已经成为文昌文化的亮点。  

  祖籍文教镇,原香港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李火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近年来累计捐资6320万元。祖籍冯坡镇文堆村,现任香港海南商会会长的张学修,为家乡捐资1000万元办学、赈灾,先后两次被海南省政府授予“赤子模范”“椰乡赤子”荣誉称号。 

  2004年,昌洒镇华侨小学因办学条件困难被列为撤并学校,旅日乡亲符明潮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保留这所学校。并不富余的他拿出20多万元捐给学校,为了凑足资金,他奔走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筹资800万元。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在原址重建,并增建了体育馆。 

  文昌市委、市政府对侨乡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从今年起,一年一度的“恳亲节”更名为“南洋文化节”,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意见》。今年4月,市委书记裴成敏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香港,做了很多协调工作,4月21日,“香港—文昌社团联谊会”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成立。 

  “很多华侨很早就背井离乡,在国外打拼,思乡情结非常浓。由于传统文化影响,他们重‘风水’,视家乡的老祖屋祖坟地为命根子,但一听说家乡修航天发射基地需要迁屋搬坟,他们深明大义,舍小家为国家,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文昌市侨办主任符洁超动情地说。 

  龙楼镇星光村委会的华侨薛献琼、杜喜涛夫妇整个家族有100多人住在新加坡,在龙楼的祖坟修得很气派,不但有牌位,还修了怀乡亭,占地400多平方米。一听说家乡建卫星发射中心需要搬迁祖坟地,他们积极响应,先后10多次带着子女回故乡撤牌位,还将自家的祖坟迁到了文昌市的“青山岭公墓”。 

  生态旅游:椰风又绿“东海岸”

  “文昌椰子半海南”。文昌别称“椰乡”,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50%以上;文昌市海岸线长278.5公里,海岸线列全省市县之冠。文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薛向文认为,文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在航天旅游效应的带动下,文昌旅游业发展将重新焕发生机。 

  上世纪90年代,外地游客来海南必游东郊椰林,东郊椰林成为当时海南最热点的旅游景区之一。然而,由于景区管理不善以及东线高速公路开通后,沿线各市县的旅游业迅速崛起等原因,文昌旅游不断被边缘化,成为全省旅游格局中的“配角”。 

  文昌市委、市政府决心从实际出发扭转这种局面,花大力气建设了具有文昌特色的八门湾绿道。八门湾绿道主打七大主题绿道:红树林景观绿道、沿湾生态休闲绿道、农家人文休闲绿道、史迹文化体验绿道、乡村郊野景观绿道、渔村风情体验绿道、椰海风情绿道。 

  八门湾绿道建成后,今年1至4月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2011年首届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在霞场段绿道举行。八门湾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泓说:“如今八门湾绿道已经成为文昌乡村旅游新品牌,只要绿道经过的村庄,文明生态村就跟着建起来。”

  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头苑下村八门湾边上的“天统农家乐”在这一带小有名气。老板云天统说:“来这里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平时接待十几桌的客人,如果到了周末人数高达二三百人,桌位都不够用。周围还有不少村民在绿道上摆小摊,卖自家种的农产品,生意非常好。”  

  与此同时,全市其他旅游项目开发也齐头并进。投资近4000万元的宋氏祖居修葺一新;清澜书香小镇、风车小镇、东郊椰林小镇等一批特色滨海旅游区开发初具规模;正组团高标准开发的木兰湾、月亮湾、铜鼓岭、华侨农场等精品旅游片区进一步搭建起海南东部旅游新通道。 

  据介绍,在特色精品滨海旅游小镇建设布局中,商业购物、康复疗养、文化娱乐性服务业也同步转型升级。孔庙文化集群、玉石文化公园、水彩艺术博物馆等文化产业项目以及文城历史文化风情街和美食街等建设,将促进商业、文化、旅游相融合,使文昌文化得以充分体现。

  文昌市副市长郝书文说, 2014年航天发射首发,为文昌旅游业带来重大机遇,目前正全力以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在全省大旅游的视野下,文昌要放大生态旅游综合效应,打造海南游“最后一站”目的地,与三亚形成“南来北往”格局,使文昌真正成为海南最美的“阳光东海岸”。(唐炳超 王益民 陈运刚)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