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梁山(前)与微博网友在一起讨论网络热点事件。本报记者张杰摄
近两年来,微博的持续红火,让众多活跃在这个平台上的网民进入了“微时代”。在我省,有一批活跃的“微友”,他们热心网络公益,热衷展示海南的美景与文化,用自己的“微力量”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言献策作奉献。“海南梁山”,就是其中的一员。
“微”力量有爱心
微博3.2万余条,粉丝1.88万余人,这是本名为梁山的“海南梁山”进入微博世界1年多来的“成绩”。
其间,一些“微友”发起的诸如“随手送书下乡”、“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等活动吸引了梁山的关注。一次,梁山的一位微博好友“老大笨象”发布了一条“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我当时很想加入,就私信问他海口有没有这样的组织,可惜没能找到。”
一次未果的行动,点燃了梁山心中的公益慈善之火。梁山说,“微博上的公益慈善活动让我看到了方向。一次小额捐助,对于个人来说花费很少,却能聚沙成塔。一次随手的转发,对我们来说什么成本都不用,却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不久前,“海南信访群众之家”等海南“微友”共同发起了为海大患白血病的女学生韦锦连的募捐活动,梁山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不少“粉丝”从他的微博上看到这一消息后也热心参与。6月8日,梁山的粉丝“刘鹏HELLO”就主动联系梁山,拿到爱心账号后汇来200元钱。梁山说:“其中有一个‘粉丝’最令我感动。当他得知每份捐款为100元后,有些羞涩地问,‘我收入低,捐50可以吗?’得到我的赞许后,他立即跑到银行汇了款,并有几许‘得意’地将凭证发上微博。”
梁山说的这个“微友”网名“海南言”。捐款后,他发布微博说:“爱心在传递,世间在变得美好。低收入的我向韦锦连同学献出50元,爱心无价!行动吧!兄弟们!”这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小伙子,不但自己参与了爱心捐助,还发动了4位同事捐款。
梁山的公益活动做多了,影响力也从网络扩散到现实中。“我爱人的同事知道我在网上参与和组织这种爱心活动,就主动和我联系,说以后做公益需要捐助时,通知她一下,她也要参加。”
聚“微”力行大义
“其实不只是我,海南‘微友’中还有很多热心公益的人。”采访中,梁山一再表示,他只是一群以网络为媒介参与公益行动的爱心人士中的普通一员。“李会革”、“橙邦”、“阿麦郎”、“三昧耶”……梁山说,这些都是他通过微博认识的好友。同样热心公益,同样关注海南发展,一批海南“微友”经常热烈互动,形成了一个“微友”圈,同时他们的友谊也从网络发展到现实中。
6月14日,应微友“海洋江湖老大”的召集,梁山和微友“海南梁誉腾”、“我是南天一剑”等人相约海口某茶艺馆,就微博公益、微博网友互助等话题展开了讨论。6月23日,梁山又和一些“微友”相聚海口,谈微说博,尤其对海南旅游发展,各抒己见。
“这样的聚会,不打扑克,不打麻将,只是纯聊,聊如何通过微博平台助力海南发展。”梁山把与“微友”们的行动称为聚“微”力行大义。他说,“微友”交流,没有空话套话,妙语连珠,轻松活泼,谈笑中颇有受益。每位微博博主,都似璀璨珍珠,或文字优美,或思想犀利,或专业精通。如果能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来,聚微博之力,助海南发展,一定能为社会做更多有益事情。”
“漫步八门湾/蜿蜒的栈道/穿行在茂密的红树丛中;阳光透过树冠/泻落一地/木制的栈道/刻上了一片片金甲;海风/挤过密密的枝间/带着几许凉润/吹散了夏的炎热;歇息湾畔/渔舟在水中穿梭/白鹭栖息枝头/满目入画。”昨天下午,在游览文昌市八门湾绿道时,梁山有感而发,上传了一条配图微博。此前一段时间,梁山的微博里,陆续发布了对屯昌、定安两地美景的推介。数个琼北市县之行,梁山是应“微友”“海口于济东”的邀请而去。据了解,“海口于济东”是琼北旅游合作组织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除了梁山外,应邀请参加活动的“微友”们也发布了相关的微博和图片。据了解,“微友”团走近琼北市县活动效果明显,不仅旺了当地人气,还增加了当地的关注度。本报记者许春媚(本报海口6月27日讯)
人“微”言不轻
正言
记录生活点滴、维护自身权益、转发慈善救助、点评社会热点、监督公权运行、见证社会变迁,微博越来越成为民众展现自我风采、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不少“微”民也因为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受到网友青睐,拥有诸多的粉丝。甚至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今年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也举例感慨:姚晨拥有1955万个“粉丝”,这意味着,她的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
“微”民有力量,人“微”言不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而且从“温州7·23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救援、捐赠,到“给奔跑在山路上的孩子送双运动鞋”等公益活动,以及“江苏溧阳市卫生局局长‘开房门’”等对公权力的监督,都让微博不再“微不足道”。
“微”言有大义,“微”笑传真情。在海南,众多微博用户也积极地参与到了社会事务中来,为海南本土文化保护尽心尽力,为捡钱归还失主该不该收酬谢发起讨论,为遭遇销售难的瓜农果农联系道渠,为流落三亚的行乞女童发起救助……而诸多的话题和评论也不乏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众多的转发更印证着“围观改变世界,关注就是力量”的神奇。
“微”言大社会,“微”爱在行动。尤为可喜的是,省内的一些党政部门、机关干部也纷纷“微”服出行,积极地利用微博这一平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解释政策、化解矛盾,在网上搞起了“走访调研”。如省委群工部、省信访局于国内率先开通的省级信访官方微博——“海南信访群众之家”,开通2个多月,“粉丝”数量就已达6.97万个,关注解决了一批群众难题。
当然,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在微博上,难免会有一些不实信息,也难免会有网民意见相左、失态“掐架”的事例,不过,在“辟谣微博”即时开通、“失实微博”予以暂停等举措面前,在大多数网友已越来越具备辨别真伪能力的时下,上微博,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众多的“微”民,也正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微”名远扬。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