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海南镇域经济发展新榜样
系列报道之五:
白沙邦溪镇:打造城乡一体化绿色低碳城镇
邦溪镇付俄村,一排排两层乡村别墅拔地而起,村里每家每户都搬了新居。(南海网记者李庆芳摄)
从海南西线高速邦溪入口到白沙境内,最先到达的就是邦溪镇。汽车在一片盎然的绿意之中穿行,路的两边一片青翠,举目蓝天白云下,远山如黛,神清气爽。
在以原生态保护为治县之本的白沙境内,邦溪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逐步改变着这个国家级贫困乡镇的面貌,并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做出了有着样本意义的探索。
不久的未来,一个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将崭露头角,一个个邦溪模式的新农村社区将形成。
白沙邦溪镇姜茶加工厂的冷库里堆放着白沙农民种植的生姜,种植生姜的效益比种木薯和甘蔗都好。(南海网记者李庆芳摄)
多方筹资 营造新农村社区
7月2日下午,南海网记者乘车从邦溪镇与白沙农场之间的一个路口拐下,进入一条村村通公路。越往里走,曲径通幽处,一派田园风光。车行约三四公里,透过树丛,渐渐露出的一个个粉红色楼顶,异常醒目。很快,车进了付俄村。
在付俄村的村口,南海网记者看到,一排排两层的乡村别墅拔地而起,村民在树荫下边聊天,劈竹子。
“没有想到我们村民也能住上楼房。”付俄村村民张瑞清领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12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还有庭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张瑞清介绍,付俄村是邦溪镇一个黎族村庄。2000年,付俄村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村庄成为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省级文明生态村。然而,付俄村并不富裕,全村64户人家,仅有一户农户家里住的是平房,其他人都住着破旧的瓦房。
2010年,邦溪镇镇委书记邢诒仪到邦溪镇上任后,就带领着镇里的领导班子,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最后确定以付俄村和南征村为示范点,实施文明生态村升级改造。
“铺条水泥路,并不算文明生态村。”有着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邢诒仪坚信这一点。
为此,邦溪镇委、镇政府出资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机构,为付俄村编制了整体规划,并对其民房进行了设计,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并与镇村体系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紧密结合,与农田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有机衔接。
可是,营造新农村新社区,资金从哪里来?邢诒仪介绍,邦溪镇把付俄村列入整村民房改造项目村,采用“政府+农户+金融机构”模式:每户盖房所需13万元,由农民以橡胶林林权证作抵押,每户从农信社贷款9万元,政府贴息。剩下的费用由政府补贴。就这样,以农户自己出一点,向金融机构贷一点,政府帮助筹一点的方式,共筹集1000多万元,为每户建128㎡的二层楼,带庭院,包装修。另外,镇政府还免费修建了5间平房,解决村里五名“五保户”住房的困难。
白沙县邦溪镇工业园区内,扩建后的姜茶厂将在今年年底运作,建成后冷藏保鲜能力为1000吨,生产姜茶产品3000吨/年、食用及烹调用的生姜粉500吨/年以及足浴产品姜疗包500吨/年。(南海网记者李庆芳摄)
邦溪镇党委副书记李之雄介绍,现在正在进行付俄村的绿化、文化室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费用全部由政府掏钱。
村民坚信,随着邦溪风情小镇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付俄岭周边,以芭蕉水库为中心上马建设了五星级酒店及旅游休闲项目,这将更进一步带动付俄村新农村的开发建设。
在另外一个试点村庄——南征村,村民、县挂钩单位和镇政府扶持的70万资金投入到了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清理垃圾3吨,修建环村路1000米,镇政府扶持15万元在入村路及村巷两旁种上了风景树和花草,同时扶持各家各户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热带果树,实现了绿化和美化,又给农民增收。
目前,邦溪镇将农村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探索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辐射城镇规模,带动新农村建设。同时,以付俄村为示范点,编制了31个自然村的规划,计划在全镇31个自然村分别打造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邦溪镇领导班子的新农村建设蓝图中,就是要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新社区的建设,今年内将动工对6个文明生态村进行升级改造。
[page]邦溪商业街效果图,预计今年年底,邦溪商业街项目,可初成规模。(邦溪镇供图)
集团化管理 为农民增收
今年年初,付俄村已经成为邦溪镇第一个走进“楼时代”的少数民族村庄。可是,在邦溪镇领导班子看来,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以民为本,不仅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更重要是的,要在农民不失地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为农民增收。
7月2日下午,南海网记者看到,付俄村村口修起了一个养猪场。村民张瑞清说,这是镇委镇政府扶持修建起来的养猪场,付俄村正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养猪项目。上一批猪刚卖,养猪场正在进行消毒。
张瑞清说,虽然每年村民都有猪苗补贴款,但是以前一发到村民手上,有的村民就拿去当酒钱了,即便是自家养,没有技术指导,养猪也未必挣钱。而今年合作社刚刚卖的那批猪中,每户村民分红都拿了1000多块钱。
在邢诒仪看来,邦溪镇要脱掉国家级贫困乡镇的帽子,不能光靠给予扶贫物资。“我们扶持付俄村成立养猪合作社,补贴的猪苗不是直接发给村民,而是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养猪场并不需要村民操心,而是聘用几名村民来养。每户村民都是股东,卖了猪的钱就分红给村民。猪苗的钱还在,而且每年的补贴款积累下来会越来越多。”
邢诒仪说,成立养猪合作社对农村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集团化的管理,政府部门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扶持,为农民共同富裕找到路径。
据了解,仅养猪这一项,预计付俄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将增加千元左右。与此同时,付俄村的种植蔬菜项目用地也正在开发中,再过三四年,橡胶也将大规模开割。
邦溪镇计划以付俄村为点,向其他村庄推广此种做法,并根据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生姜、甘蔗、木薯等,成立相应的合作社,最终联合合作社实现集团化的管理。
“只有抱团,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农产品的种植才能真正给农村增收。”邢诒仪说,邦溪要真正达到城乡一体化,除了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把农村变社区,还要把农民当地的资源形成产业链来发展,给农民的后期保障铺条路子。
翻开白沙县的区域产业布局规划,邦溪镇被划为鼓励开发区,集中发展生态资源型加工业。如今,邦溪镇的姜茶厂、竹笋加工厂、松脂加工厂已经投产,农产品冷藏加工出口物流园项目正在建设,扩建后的姜茶厂将在今年年底运作。
邦溪镇要建设农林产品加工园区,邢诒仪认为,这更易于使得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形成链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
创新融资 推进海南风情小镇建设
“以前的邦溪,村不像村,镇不像镇,现在大不一样了。”在邦溪打工的何先生回忆起三年前刚到邦溪时情景说。
确实,如今一走进邦溪镇,街道干净整洁,沿街随处可见正在装修的宾馆、饭店。
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镇化,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文化和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
2010年,邦溪镇被确定为海南风情小镇建设项目,但是对国家级贫困镇邦溪来说,与此相关的基础和市政设施建设投入需求较大,仅靠市县政府投入还远远不够。
“我们是建立一个平台,地生财、财政挤、社会筹,多元化募集资金和争取中央、地方建设资金。”邦溪镇镇委书记邢诒仪说,邦溪镇以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农业服务中心共同注资成立了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风情旅游小镇基础设施和旅游风情街建设的融资和土地经营管理平台,并负责基础设施等具体项目的实施,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减小了开发商的投资风险。
白沙县姜茶加工厂的“椰泉”牌姜茶已成为白沙的品牌产品(南海网记者李庆芳摄)
可以说,邦溪的做法是一种适合财政较困难、发展较落后地区借鉴的模式,这模式也被其他小镇借鉴。
根据《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暨邦溪农场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和《白沙县邦溪风情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要求,邦溪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规划包装效益最大化,成功引进了一批企业,开发休闲旅游、房地产、游乐场、文化广场、农林产品加工等项目,有效促进了邦溪二三产业发展。
如今,投资超15亿元的项目已经有3个落户邦溪,同时,邦溪对旧城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包括邦溪一二横路、镇区路段人行道建设及绿化、风能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预计今年年底,邦溪商业街项目,可初成规模。
构建特色风情小镇,打造美丽乡村。在白沙,以邦溪为龙头的风情小镇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希望构建特色鲜明的绿色城镇带。
翻开《白沙黎族自治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力实现每个风情小镇有一条样板街、有一个规范化农贸市场、有一座标志性建筑,有一处高标准住宅小区、有一个特色旅游景点。”经过近两年一系列的建设,如今,邦溪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风情小镇正渐渐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7月2日,邦溪镇镇委书记邢诒仪接受南海网记者采访。(南海网记者李庆芳摄)
据了解,一直按照“绿色环保”定位来规划、建设的邦溪镇,正在申报“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今年3月,专家组主要就环境资源保护与节能减排、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基础设施与园林绿化、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集约性、公共服务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建设等七个方面、62项对邦溪镇进行考察。
可以预见,如果邦溪镇获得“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称号,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推广“绿色低碳”起到很好的推动、带动、示范、宣传作用,还将进一步为乡镇探索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给予榜样的力量。
(南海网邦溪7月11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符泽亢报道)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