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愿捐献的爱心企业和市民,请拨打本报暖冬热线66810862

本报海口11月13日讯(记者何慧蓉摄影报道)11月13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接到海口导游姚先生来电,他和亲友已经买了衣被、食用油来到了海南日报社门口。到了一楼,姚先生和两名女子已经将东西搬到了台阶上。台阶上,堆放着10多床崭新的棉被、未开封的食用油和新买的冬衣。记者拿起相机,准备拍下他们搬东西的场景,却被阻止。即使一个背面、一个名字,他们都不愿留下。
姚先生说,11月7日,他带了一个来自辽宁沈阳的僧侣团。在海南旅游的过程中,姚先生说起本报报道的台风“山神”使海南陵水、万宁、琼海等地受灾的情况。游客们听到之后,纷纷表示愿意捐款。很快,这个团的二三十名游客就捐了619元。而导游姚先生等人也纷纷慷慨解囊,捐出了1000元,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姚先生捐出。
游客们很快走了,但姚先生一直没有忘记这笔1619元的捐款。11月12日,他拨通了南国都市报的热线,表示想将这笔钱用在受灾的困难群众身上。考虑到都是现金,而受灾群众又需要被子这些东西。于是,13日上午,他和家人、朋友一起去买了15床棉被、30桶1.8L的花生调和油、30件阿公冬衣和20套阿婆冬衣。当天下午,3人合力将这些东西送了过来,并搬上六楼。
除了物质之后,姚先生还拿出1319元钱。300元钱根本不可能买这么多东西,买东西的钱从哪里来呢?“东西我们买了,这1319元钱你们拿去买米送过去。”姚先生说,他们希望,本报能够代替他们,将这些钱物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临行前,姚先生等人再三要求,千万不要拍他们的照片,即使一个搬东西背影,一个完整的名字,他们都不愿留下。他们只是说,他们来自一个民间旅行社,他们都是学佛的人。
本报暖冬行动已经启动,暖冬热线66810862持续开通中。愿意为困难群众捐献物资的爱心市民和企业,可把物品送至海口市金盘路30号海南日报社六楼南国都市报社,或拨打“暖冬热线”66810862联系。您身边如果有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也可拨打这个电话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帮助他们。
温馨提醒
根据有关规定,旧衣被需要消毒才能捐赠,目前本报不具备消毒条件,为了保障受捐助者的健康,原则上不接受旧衣被,请有意捐赠旧衣被的爱心市民谅解。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