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两岸诗人保亭采风
体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两岸诗人保亭采风
来源:     作者:谈彦麟    2012-11-26

  

诗人们在景区合影

 

  诗人们在景区合影

  本报保亭11月24日讯(记者 敖坤 摄影报道)24日,以“体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主题,参加“2012年两岸诗会”的60余名著名诗人、诗评家、翻译家、学者,赴保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办公楼、槟榔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示范项目等地开展采风活动。

  在来自台湾诗人、学者们的眼光中,他们看到了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看到了文化的包容,并对“2012两岸诗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

  台湾诗人汪启疆:

  来海南是在“寻根”

  走进槟榔谷,现代诗文名家汪启疆不时被槟榔谷内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展现出的民族元素所吸引,不时掏出相机拍照留念。

  汪启疆说,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村落,也能看到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他们很相似,同样都表达了对丰收、庆典、男女之爱、种族缘起等的歌颂,对上天的敬畏,这些都是一样的。”汪启疆说,中华民族虽然地域差别很大,但是两岸却有着共同的文化认知,这也就铸就了海峡两岸一衣带水的深情,“他是割不断的!”

  汪启疆告诉记者,当年在他五岁的时候,就曾跟随父亲来过海南,并在海南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这次回来仿佛就有了寻根的感觉。

  对于海南的发展,汪启疆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海南是一个文化旅游岛,但是文化没有普遍的东西,他得找到自己的独特的聚焦点,挖掘他的特质,有了特质才能有深度,才能被更好的理解。

  台湾媒体人陈万好:

  两岸的交流非常必要

  作为台湾新新闻报发行人兼社长、中华文学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长的陈万好,并不是第一次来到海南。“今年我都第四次来到海南了。海南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我第一次来海南的时候,就被海南的绿色吸引住了,他就像东方的夏威夷一样。”

  对于这次两岸诗会活动,陈万好说,海南岛和台湾有着很强的文化共通性,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大家很容易就能够结合在一起,很容易就能融入到一起。

  台湾诗人李长青:

  琼台文化有诸多相似

  台湾著名诗人李长青告诉记者,虽然他是第一来到海南,但是他并不感到陌生,反而感到亲切。“这里就像我们台湾的九族文化村,两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说,在台湾也有类似于槟榔谷这样的少数民族村落,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特质。看着槟榔谷的一切,他说感到很舒适、自然。

  陕西作家阎安:

  海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走在槟榔谷里,阎安说,很有感触。“这里是比较原生态的,这里的人跟自然、跟生命浑然一体,从他们的状态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活力。”

  对于海南的未来建设,阎安充满了希望,“目前,正是属于海南发展的机会,海南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浙江诗人潘维:

  挖掘特色 立体展示海南魅力

  潘维,这位才气毕露的“江南诗人”,在这次“两岸诗会”荣获了“2012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在摈榔谷,看着少数民族小伙的民俗表演,听着他们的情歌对唱,潘维甚至忍不住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拍照留恋。

  对于海南如何更好挖掘民族文化元素,扩大影响力,潘维也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见,“这些文化元素,在节目中都得到了展示,但是他还是一个零散的展示,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故事、有情节,如果能够更好的,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深入开掘,给海南的文化资源一个立体的展示。让这些独有的文化元素,迸发出更大的吸引力。这对于海南经济的发展,也避让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