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峰观台湾5#从阿里山下来,车驶进高雄市时已华灯初上。
或许是对岛南这座由蓝转绿的城市有太多的期待,总以为能在一个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我能如愿以偿地游览这座有点神秘的城市,去读读这座城市的色彩,去扫扫街与这座城市的原住民来聊聊天,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难以吻合,团队的旅游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让原来的行程改变方向。
意外,有时却伴着惊喜,车停下来,我抬头一望,竟然是在一个名叫香蕉港的地方吃晚餐!我大为惊诧,因为,早在网络上就知道,在高雄港有一个文创码头,取材于早年的运输香蕉的旧仓库,因打造成文化旅游景区而闻名,而成为我一直希望考察的目标。想不到我竟然与与目标不期而遇!
团员们都进二楼吃饭了,我对前来欢迎的歌舞艺员及周边附近文创商铺、码头进行拍照。或许是一个偶然,抑或是一种必然,码头周边的街道很干净却有点静。静静的这个文创码头让人有点惆怅,灯光在昏暗中有点沧桑。渔人码头靠海边的酒吧更显得有点冷淡,我返回仓库与一老板聊着天,老板满头白发却依然激扬向我叙说五十多年前,在这个港口发生的一些历史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的叙述比较简单,50年代台湾香蕉大量出口日本,赚进大笔外汇,当时自各地运来的香蕉几乎全由高雄港包办。初期没有任何特殊设备以供存放,将香蕉露天堆置,任其日晒雨淋,为提升香蕉质量及因应香蕉生产数量居增,于民国52年,在三号码头扩建了一栋双层香蕉棚,其为配合早期装置香蕉竹篓之堆栈方式,主体建筑的柱距较一般仓库来的密集,又因香蕉存放空间讲究通风,则以露天方式建造,为高雄港唯一一座开放式的仓库。
这种仓库就叫香蕉栅,码头也被民间戏称为香蕉港。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香蕉栅渐渐地被遗弃了,遗弃在人们记忆的眼线中。但当年的历史却依然还被许多人忆起,因为,高雄港堆集的香蕉不仅为当时的台湾争取了大量的创汇,而且是,当年台湾人在特殊年代下团结一致奋力打拼,将收获的香蕉从全岛各地汇聚在这个码头,汇聚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曾鼓励了一代人,并被誉为“台湾精神”!
高雄人将这种精神保存下来,将香蕉栅及周边改造成为一个景区。
如今的香蕉码头,依山傍海。海的正面对高雄港第一港口,夜晚对岸灯火通明,煞是好看。香蕉港与旗津为邻,北有西子湾、寿山,东有西临港线自行车道及盐埕老街,交通四通八达。码头内部空间一楼为台湾特色伴手礼、香蕉故事馆、主题式商店及国际邮轮进出关口,二楼则为独一无二的海景宴会用地,并备有免费停车场,在先天的优势及多元的规划下,如今成为高雄观光码头的新亮点!只可惜绿地的政策拘束了它的优势!
且不管高雄的蓝天或绿地。其实,高雄的这种文创还是值得海南借鉴。
海南除了一些老码头老船厂外,还有许多五六十年遗留在各市县的榨糖厂或其它工厂。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总会成为人们的一种记忆或怀念!怀念其实就是一种旅游元素,可惜,许多历史遗迹总是被漠视,总是有人喜欢做成房地产,将老厂房拆迁将地卖了,为何不能换个思路,做成一种旅游元素?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