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筹城乡发展,打造100个示范镇,以百点带面,强化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海南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要抓手。”走出海南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现场,带着对“美丽中国,幸福海南”的美好愿景,省政协委员董敬军对推进海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言献策。
岁末年初,从中央到地方,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日渐高亢。“新型城镇化,核心是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实现市民化,需要城市公共基础建设、城市集群及一系列配套改革,扩大内需,从而推进农村产业化,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董敬军说。
董敬军表示,对于海南而言,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统筹规划,借助城镇化的引擎,拉动海南国民经济增长,使之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为50.5 %,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城镇规模偏小,缺少全局性发展规划,规划标准较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综合开发率低,规划趋同性高,已成为制约我省城镇化水平的几个重要因素。
规划工作是前提,是基础,采访中,董敬军多次强调规划的重要性,他建议,在海南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需要顶层设计,要提高规划水平,定位要高远,以全省整体和一盘棋的视野,一体化规划,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围绕海南绿色崛起这一战略目标精心规划富有特色的产业,科学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和重要产业带、产业项目的合理布局。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身实践,定下实实在在的目标,在全省选100个示范镇,明确在“十二五”末使百镇工程初具规模,形成各自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每一个镇都要有具体的项目落地。”董敬军向记者勾勒他的设想。
“‘百镇示范工程’要一体化规划,差异化发展,立足小城镇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一镇一品或数镇并发的产业布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董敬军建议,可以按照现代农业型、旅游服务型、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等形态来对照定位、错位发展,规划建设成生态小镇、民俗小镇、红色小镇、产业小镇等。
对于小城镇建设中的体制问题,董敬军则建议,可以创新体制,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增强建设活力。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建设力度,借助外力驱动发展。“建设项目可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运作,鼓励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股份制合作直接融资,在开发建设中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开发,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记者 魏如松)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