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陆志远:旅游业是建设幸福海南的支柱
陆志远:旅游业是建设幸福海南的支柱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修梓馨    2013-02-27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建设“美丽中国 幸福海南”的重要推手。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积极促进旅游业发展,让美丽的海南给海南人民、给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多幸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我国新时期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旅游业是海南最具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先导产业,国家也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当前,海南正在建设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前不久《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出台,为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南于1999年开始建设“生态省”;自2012年起,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在省第六次党代会上,海南再次确立了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战略。作为较早从决策层面意识到生态建设重要性的省份,海南在科学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与“幸福海南”建设的推动者。

  省委书记罗保铭在省委六届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在美丽中国的昭示下,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更加美丽的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园。建设“美丽中国”与发展旅游业息息相关,相辅相成。首先,旅游业是美丽产业,是展现“美丽中国”的最大产业。其次,“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和理念。第三,建设“美丽中国”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文化特色和核心优势,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此外,建设“美丽中国”也激励着旅游业向更加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动力。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的生态环境独特珍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海南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6.9%,远高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市场驱动力强,带动力足,是建设“美丽中国 幸福海南”的重要推手。

  首先,发展旅游业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旅游作为一种高级精神需求,能较好满足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闲”的心理需求,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推崇,我国也进入大众休闲旅游时代。过去5年,海南旅游接待年均增长12.6%,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9%。2012年到海南休闲度假的3320万人次游客中,绝大部分冲着海南良好的生态、气候而来。国发41号文件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意识的培养。旅游业是国际上公认的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要求高。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对相关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健康的出游方式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实现绿色旅游,促进生态保护和文明意识的提高。
 

[page]  第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人流是物流和资金流的前提、基础,旅游业正是以人的流动为基础的服务产业,兼具最终消费和重复性消费的特点,需求潜力大,有条件成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的战略重点之一。尤其在当前不利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提振经济的指导方针,旅游消费作为大众生活消费前景广阔。据统计,2012年我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约占GDP比重的1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0亿元的45%。2012年旅客离岛免税购物总额达23.7亿元,日均销售额646万元,同比增长143%。

  第四,发展旅游业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具有战略作用。旅游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行、住、食、游、购、娱”六大要素,直接涉及29个经济部门,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由于旅游需求的频率高、重复性强,很容易转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为明显和直接,易实现“一业兴而百业旺”,加上旅游是最终需求,因此针对旅游发展的投资不易发生产能过剩现象。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三产比重,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据测算,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运输业超过80%,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旅游业每投资1万元就可创造1个就业机会。

  第五,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改善农村落后面貌。实践证明,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避免部分农村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而导致的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旅游业就业层次多,门槛低,种类全,方式灵活,市场广阔,有利于提高居民就业,能够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据统计,2012年海南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40万人。此外,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居民收入,还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部分农村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对解决一些社会重大问题有很好的缓解和调节作用。

  第六,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体权利意识的增强,作为旅游黄金周制度的改革完善,社会各界要求全面实行“带薪休假”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旅游局也在着手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加快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据了解,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有较高比例的奖励资金通过奖励旅游的形式支付给员工。因此,加快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优化政府和企业的公共福利性开支范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此外,发展旅游业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旅游作为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情感、增进友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旅游业加快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业的形象传播和口碑传播越来越得到重视,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资金、人才、信息和文化的交流,提高目的地知名度,已经成为相当多数的各级政府重视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动力。

  总之,旅游业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改进作风,扎实工作,坚持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地位不动摇,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让中国因为海南而更加美丽,让美丽的海南给海南人民、给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多幸福!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