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百年鸟类调查
勺嘴鹬
红嘴鸥
黑翅长脚鹬 本版图片均由卢刚提供
文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
海南有高达61.5%的森林覆盖率,越冬水鸟应该很多,但10年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数据显示,海南历年越冬水鸟数量竟比不上香港一个自然保护区多,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探究。
就从一个令人先喜后悲的故事开始吧。
2009年1月,一则令海南观鸟人为之欣喜若狂的消息迅速在圈子里传播开来:海南发现了全球最濒危的鸟类勺嘴鹬!
最先发布这一消息的是英籍观鸟导游Paul Holt,他受人之托在全球寻找这种全球迄今仅存不到100对的珍稀鸟类。那年春节前夕,他带着全套设备,终于在海口美丽沙发现了一只勺嘴鹬。可惜的是,如今这里已被填海造地,成为一个高档楼盘。惊鸿一瞥的勺嘴鹬,至此再也未能在海南被发现。
“海南的越冬水鸟很少,房地产开发或可部分解释其中缘由,但还有更多的因素。”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驻海南保育主任卢刚认为,海南有高达61.5%的森林覆盖率,越冬水鸟应该很多,但实际上却非常少,“非常值得探究。”
不在迁徙主线路上
鸟类万里之遥定向识途的本领,一直是令人兴味盎然的奥秘。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邹发生教授曾在海南岛山区拉网,给一只红胁蓝尾鸲上了环志;翌年差不多同时同地,他再次拉网,又“邂逅”了这只鸟儿。
“全球8个候鸟迁飞区(迁徙路线),3个途经我国。”他说,国际上已知鸟类9000多种,其中4000种是候鸟,“除非发生意外,迁徙的时间、途径年年不变。”
8个迁飞区中,与海南相关的是跨太平洋的“东亚/澳大利亚迁飞区”。该区从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候鸟来回途经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该迁飞区仅鸻鹬类水鸟就有55种约500万只个体,每年大规模来回迁徙。
“然而,海南岛并不处于候鸟迁徙的主线路上。”卢刚说。海南日报记者留意到,东亚/澳大利亚迁飞区的5条主要线路中,仅有1条从海南岛东南侧擦边而过。这条线路北起西伯利亚,一路基本沿着东亚大陆海岸线向南,在珠江口附近越海掠过海南岛直达越南中部,再经马来亚、爪哇到澳洲。
10年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数据,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卢刚的说法:统计到的海南越冬水鸟历年数量来回波动,一般在5000-10000的区间内,“这还比不上香港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来的多,那个米埔自然保护区统计到的鸟类数量是海南全岛的5倍还多。”
然而,这并非唯一的原因。卢刚说,自开展越冬水鸟调查以来,海南水鸟数量和种类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原因何在呢?
栖息地遭破坏甚至丧失
2010年3月21日,三亚湾上空发生一件怪事。大批白鹭长时间盘旋空中不下,几度欲停栖,又突然飞高转向。专家们认为,这种群体行为很少见,很可能与其栖息地三亚河被污染有关。三亚河污染由来已久,虽历经整治,依然未能根除。海南日报今年1月就曾再次报道其受污染情况。
卢刚认为,环境污染对鸟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水生动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和汽油、柴油等通过食物链的途径在鸟类体内富集,造成鸟类大量死亡和不能正常繁育。他举例说,麻雀在内地很常见,海南却很少见,但历史上海南的麻雀很多,“麻雀的减少可能与农药的大量使用有关。”
人类与鸟类“争食”,是破坏栖息地的又一因素。无论是淡水还是咸水水域,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渔网、渔船,大小鱼虾尽收网底,水鸟们也只能艰难地觅些漏网之鱼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民航海南管理部门曾统计,2004年1-9月,海南省机场空域飞机遭“鸟弹”事件9起,其中1起就是迁飞的白鹭所为。该部门分析认为,飞机频遭飞鸟撞击,原因包括机场周边鸟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减少或消失等。我省的美兰和凤凰两个机场均临近湿地,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近湿地的生态环境。
另一重要原因则是人类开发所导致的栖息地面积下降。“2007年底曾在三亚市区一个鱼塘发现3只黑脸琵鹭,现那里已建成一个大房地产项目。”卢刚说,栖息地遭破坏乃至消失,会严重影响越冬水鸟的繁衍生息。曾有一段时间,海南大量湿地面积被虾塘占据,幸而2008年起我省开展了大规模退塘还林活动,收效明显,但造成的损失已不可弥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勺嘴鹬,其迁飞栖息地的减少是其种群减少的主因。勺嘴鹬在西伯利亚繁殖,在东南亚等地越冬,途经中韩等国,其中的重要一站是韩国的新万锦湿地。2006年该湿地被围垦,导致勺嘴鹬在迁徙途中无处歇脚,成为该鸟种大量减少的致命一击。此次围垦还导致整个区域的鸻鹬类数量下降超10万只。
人类对鸟类的过度利用
“那只紫水鸡状态非常好,羽毛很漂亮。”香港嘉道理观鸟专家李国诚讲过一个在海南发现世界级濒危鸟类紫水鸡的故事。
2008年1月间,海南野生动植物保护局工作人员和专家们一起搞越冬鸟类调查时,在一家饭店看到有农民拎来1只塑料袋,问店老板要不要收购野鸟。调查组成员打开塑料袋一看,赫然发现是海南从未记录过的紫水鸡。“好险哪!”卢刚说,紫水鸡号称世界上最漂亮的鸟类之一,如今在我国非常罕见。
这是人类对鸟类过度利用的情形之一:捕猎。
“海南捕鸟其实不算严重。”卢刚说,其他省份如最邻近的两广沿海,迁飞季节一来,只要有滩涂,就有密密麻麻的迷网(捕鸟的网)。而在海南,他从未看到有人在海边放迷网。“当然,这也可能是海南水鸟密度很低,没有捕杀的商业价值。”
鸟类对于人类的利用价值主要有3种。一是取食。例如,金丝燕在我国仅海南大洲岛等地有分布,数量极其稀少。由于无序采用,现今该岛上只剩下十几只。
二是药用。“最典型的是褐翅鸦鹃(毛鸡)。”卢刚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毛鸡酒有较高药用价值,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专业猎人从广东等地到海南岛猎毛鸡。仅1970-1973年,每年被猎获的毛鸡数量就有200万只之多。到1998年普查统计时,全岛仅记录到千余只。
三是养宠物。绯胸鹦鹉曾广泛分布在海南岛南部地区,常常十几二十只一起欢歌觅食,如今却已难觅踪迹。
香港中文大学Richard Lewthwaite教授曾说:“百多年前海南的鸟儿很多现在已看不到了。”参考以往的文献记录,会发现消失的鸟类包括:豆雁、棉凫、花脸鸭、罗纹鸭、灰鹤、小青脚鹬、大石鸻、距翅麦鸡、黑嘴鸥、海南鳽、黑头白鹮、卷羽鹈鹕、斑嘴鹈鹕、白头鹮鹳、秃鹳、红喉潜鸟、短尾信天翁等。
“但是,海南还是有不少受到良好保护的区域,这些地方水鸟数量和种类都会增长,如东寨港、新盈和花果山庄等。”卢刚还表示,仅用10年的调查资料来对一个地区鸟类变化趋势做出评价是很肤浅的,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应该可以把调查继续做下去,使之成为海南群众性观鸟活动的一个品牌,也成为观察海南环境变迁的一个独特视角。”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