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些从海南天空失踪的鸟儿
那些从海南天空失踪的鸟儿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林可婷    2013-03-18

 

  灰鹤

  嘉道理中国保育在海南大学做观鸟体验。 卢刚 供图

  海南鳽

  大草莺

  文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

  据不完全统计,那些曾经在海南的天空留下美丽倩影的440多种鸟儿中,上百种已经从在海南岛观鸟的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其中,包括被誉为“世界最神秘的鸟”的海南鳽、首个标本采集于海南的大草莺和姿态蹁跹的鸟中仙子灰鹤。

  “海南是观鸟的天堂。”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董事白理桃曾这样对海南日报记者说。然而,他也曾忧虑地表示,百多年前史温侯时代采集的海南的鸟儿,现在已经有很多看不到了。  

  海南鳽: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有一种鸟,它忽隐忽现,有若仙踪,一直是鸟类爱好者的一个谜。

  这种鸟,被所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最濒危物种,在国际上深受关注。

  这种鸟,只分布在中国,曾数十年不见行踪,迄今它的踪迹只有零星发现,很多曾有分布记录的地方都已杳如黄鹤。

  这种鸟,又因其昼伏夜出,人类迄今对其野外繁殖情况一无所知,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这种鸟,就是海南鳽,曾名海南虎斑鳽。

  “以海南命名,如今却在海南岛上几乎找不到了,真是可惜。”香港嘉道理驻海南保育主任卢刚为之叹息不已。

  海南鳽虽然分布地区涵盖大部分南中国,但与海南的渊源很深。除了它的得名,还因为它的历次发现、失踪、再发现、再失踪的过程,多与海南有关。

  1899年,英国科学家John Whitehead深入海南五指山区,在全球首次发现并采集了海南鳽。这一模式标本后来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直到今天。

  此后,海南鳽仿佛失踪了,人类在数十年里都没有再采集到这种鸟的标本。直到1960年代,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在海南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寻找,才在白沙、乐东尖峰岭各获得1个标本。

  此后,海南鳽再次神秘失踪,人们甚至认为这种鸟已经灭绝。

  “每次我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总会遇到外国学者询问此鸟的踪迹,但每次都使他们失望。”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鸟类学家高育仁回忆说,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海南鳽的踪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1月,高育仁在粤北车八岭保护区终于见到1只海南鳽幼鸟标本。同年

  7月,广西大学教授周放在广西上思县凤亭河库区也意外地发现海南鳽。这推翻了“海南鳽灭绝”的观点。

  此后,随着了解关注、参与寻找的人越来越多,观测技术越来越发达,海南鳽的神秘身影也纷纷在湖南、浙江、贵州、江西等地得到零星发现。

  2009年5月3日,一只海南鳽雏鸟在南宁动物园顺利破壳而出,这是世界上首例人工饲养、人工孵化的案例。该动物园如今已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海南鳽种群。

  “可惜的是,如今海南鳽再也没有在海南岛上被发现过。”卢刚说。

  大草莺:

  海南鳽的“难兄难弟”

  大草莺同样是在海南被第一次发现,同样是首次被发现后就在海南杳如黄鹤,长期失踪至今。

  “大草莺与海南鳽的故事有几分相似,同在19世纪末在海南被发现,随后又皆默默地从这个海岛消失。”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研监测科的李飞说。

  去年李飞曾在国内观鸟的权威杂志《中国鸟类观察》上发出一道“通缉令”,向鸟类爱好者征求在海南观测到的大草莺的踪影。“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观鸟者帮助在海南岛找回大草莺。”他说。

  李飞介绍说,当海南鳽还不为人知的时候,Tetsu就在海南发现了大草莺。1891年,在上海居住的茶商B.Schmacker派遣助手Tetsu来到海南岛。虽然主要的任务是采集贝类,但Tetsu凭借出色的眼力与枪法,顺带收集到40种海南鸟类的标本。

  第二年,Schmacker将Tetsu采集的标本送到了鸟类学家Styan手上,Styan查看这些标本后马上对已有的海南鸟类重新进行了整理,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草莺及海南山鹧鸪等5个世界新种。

  1899年,John Whitehead 在五指山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海南鳽,同时也记录了海南最后一只大草莺。幸好如同海南鳽一样,鸟类学家陆续在海南岛以外的地方发现了大草莺。鸟类学者们对比了这些东南亚各国的标本后,在20世纪初将其统归为一种,认为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南中国的大草莺是同一鸟种。

  直到2010年,鸟类学者Paul Leader及其团队重新对比并分析了大草莺的所有亚种,根据鸣声、身体结构及羽毛的分析,以及基因序列的比较,最终提出在南中国与印度次大陆出现的大草莺实属两个不同的种类。于是,分布于南中国的大草莺被重新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中华大草莺。

  为了方便观鸟者找到大草莺,李飞介绍了可能发现大草莺的地方。他认为,中华大草莺喜欢栖息在山区200-1000米的草地及低矮竹林生境,而这种生境在海南并不少。

  灰鹤:

  瑶台羽飞杳无音

  “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李白一首咏鹤诗,至今脍炙人口。自古,鹤类就因其美丽而优雅的姿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当成人间仙物。松龄鹤寿、仙鹤等提法常常见诸笔端。

  李飞介绍说,在海南,鹤也曾是冬日里引人瞩目的鸟类。每年,它们会在农历11-12月来到海南,并在岛北平原地带的稻田、河边、湖畔及沿海沙滩觅食和栖息,春节后才陆续北飞。

  1868年,海南岛迎来了第一位鸟类学家史温侯的造访。走在岛北平原的他看到了数百只在田中取食田薯的灰鹤,并记录在他的考察报告中。自此,灰鹤成为海南岛第一种被科学记载的鹤,也是唯一的一种。

  灰鹤是中国人较早认识的一种鹤,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在中国古书记载中又称元鹤、玄鹤。古人认为,鹤是长寿的象征,年岁长达数千年。

  虽然海南的地方志中对动植物的记载不够详细,但在物产里大多都会提到鹤。例如,《崖州志》记载:“鹤,白色,千岁变苍,又千岁变黑。惟黄鹤最大,青鹤颇小。《罗浮志》又粤中少鹤,惟琼州则玄裳缟衣,丹顶。其余灰鹤居多。又有蓑羽鹤。”

  “由此可见,当时海南不仅有鹤,或许还不只一种。”李飞却从中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他说,《琼山县志》中记载了很多当地鸟类的名字与故事,还有鸟类的叫声、行为甚至种群数量等,史温侯引用了其中的论述,称“海南曾有大量灰鹤”。

  曾有幸在海南看到灰鹤的博物学家不只是史温侯。1882年,牧师B.C.Henry穿越海南,后来他在游记《岭南》中,多次提到路途中见到的鹤。例如,他说自己在海南乘渡轮过一个小海湾时,看到成群鸟儿飞了起来,其中就有四五只鹤类盘旋在渡轮上空。

  李飞认为,Henry虽是牧师,其实对动植物都较有了解,对鹤的辨认应该也很准,可惜未指出具体鹤种,“大概就是指最常见的灰鹤了。”

  到20世纪,海南岛的灰鹤只剩零星的标本记录。1964年,两只在临高被采集的标本,是海南岛最后被发现的灰鹤。从此,海南再无鹤影。

  “也许是气候变化、繁殖地出了问题,但岛北土地利用的变化、过度的捕猎必定也是造成鹤类消失的重要原因。”李飞希望,有一天观鸟者能在海南再次看到鹤影,“否则,每年冬天在岛北平原,群鹤的回归,带着鹤鸣飞过头顶后落在身边农田的情景,将成为老人们永远的回忆。”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