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2013境外记者海南行”来到三亚市海棠湾龙海风情街等地进行采访。 特约记者 孙清 摄
■ 本报记者 孙慧 特约记者 李雄伟
“这一趟真的没有白来,真的是彻底感受到了海南的绿色生态美!”
今天上午10时许,在五指山自然保护风景区的登山栈道上,来自香港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记者刘云峰一边奋力向前攀登,一边气喘吁吁感慨。
今天上午,2013“境外媒体海南行”继续探访海南之旅,来到了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五指山,感受海南热带雨林的绿色生态之美。
沿着雨林栈道一路向上,叠翠的群峰,幽幽古木,溪水汩汩,偶尔头顶树梢上听到有鸟的叫声和翅膀扑飞的声音,以及各类昆虫的鸣叫声,它们在为大自然进行着和谐的演奏。
“这里的空气真的是太新鲜了,完全就是一趟免费的洗肺之旅!”第一次来海南的越南电视台记者吴越女对攀登五指山兴致勃勃,她说一路上来观察到隔几十米就会有木质的垃圾桶,这说明五指山在热带雨林旅游开发中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值得提倡学习。
走在雨林栈道上,缠藤树、根抱石、寄附生等自然景观引得大家纷纷称奇,拿出各种“长枪短炮”咔嚓拍照留念。
“海南的天然资源确实是独一无二,但在利用开发上要注意保持景观的天然性,不要破坏这种自然美。”台湾联合报记者刘永祥说。
在游玩的同时,记者们还是保持着新闻职业的好奇心,他们一边攀登,一边向当地的景区导游了解景区的运营模式。美国侨报记者吴雅乐在休憩时,细心地将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在了小本子上。“回去可能会从旅游角度做一次海南的报道。”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摄影记者赵守吉对五指山的美景非常感兴趣,一大早就起床扛着摄像机上山拍摄,“我去过亚洲很多地方拍摄美景,我发现五指山的生态保护做得还是相当的好。”赵守吉说,他从所入住的亚泰雨林酒店了解到,为了保护树木,酒店在建设时尽量没有挪动树木,而是依傍树木而建,使很多原始百年古木得以完好保存,这些做法值得向外推荐。
海南是个陆地小省,而来自美国国际地产杂志的魏炯才认为,海南太“大”了。他说,海南的“大”在于文化、美景、美食等旅游资源丰富,这是海南的最佳优势。通过这两天的采访交流,他觉得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已在开始探索一些先进的发展模式,但同时要注意,不能一味模仿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因地制宜,好好挖掘和开发海南本地的优势资源。
(本报五指山4月10日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