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瑞墓景区里的清风阁 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孙谋 摄
秀英炮台地盘遭到蚕食,房地产开发商把招牌安放在炮台围墙上。 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承贤 摄
海口市不可移动文物达1560处,占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过去多年,海口多处文物保护的欠缺,一度成为社会诟病的焦点。
而最近,吸引社会各界目光的,是丘浚墓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海瑞墓扩建改造工程的如火如荼开展。
“海口的文物保护历史欠债太多了。”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说,一场力度空前的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行动,正在这片热土拉开序幕。
是时候还“历史债”了。如何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如何让这场“还债”运动更有远见更有价值?海口仍有许多功课要补。
□南国都市报记者 林莹 杨金运 实习生周静泊/文
“文化瑰宝”被城建挤压黯然栖身:
广告牌挂上了古炮台
截至5月13日,海口市海秀大道秀英村,秀英炮台的大门,已经紧闭了几年了。停止营业的售票窗口,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锈迹密布的门上,悬挂着一块铁牌,写有“禁止大小便”字样。铁门前,十多辆汽车一字排开停好,俨然停车场。
在炮台的右侧,一个工地的挖土机,正不知疲倦地工作。工地工作人员说,不会建太高,4层,过两三个月就完工了。这栋建筑建起来之后,秀英炮台就被一群“U”字形布局的建筑包围起来了。绕着炮台行走,南国都市报记者看到,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牌,居然被安装到了古炮台的围墙上。尽管,在这些建筑建设过程中,民间有不少抗议的声音。但这并没有改变建筑“合围”古炮台的局面。建设方给出的答复是:施工建设均已向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报批。
就广告牌安到炮台围墙上一事,记者找到其所在营销中心,工作人员对此闭口不言。
一位知情人士说,上个世纪90年代,秀英炮台曾有过一次修葺。修好后曾对外开放,但因经营问题,到了2006年就停开了。一闲置,便是7年。“因为年久失修,秀英炮台的墙皮出现脱落、掉灰,钢筋有些可能已经朽烂,这些都需要修葺。”
作为我国的四大炮台之一,秀英炮台与上海的吴淞炮台、广州的虎门炮台、天津的大沽口炮台齐名,知名度和历史意义兼具。然而秀英炮台为何沦落到7年关门落魄荒芜的境地?7年间,百姓“开门”的呼声也通过媒体接连不断地爆出。
秀英炮台的境况并非孤例,府城鼓楼、邢氏祠堂、儒符石塔、镇琼炮台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保护问题,甚至安全隐患。
而海瑞墓、五公祠、丘浚墓等海口三大标志性人文景点也遭遇过脏乱差、荒凉破败等各种尴尬。
2010年,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就因为设施年久失修以及环境卫生问题被市民点名批评,随后展开整改。丘浚墓园当年也因水利灌溉的需求,墓地前成了一个池塘,那些华表石柱也被一些过往的车辆撞坏,荒凉破败鲜为人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下的危机感:
文保建设到了“还债”时
2007年,海口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而盛名之下尴尬无数。
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从事有关文物保护工作已经20多年了,对多年来海口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乏力,深有体会,“历史欠债太多了。”
“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之后,省里对文物的投入很小很小。2008年之前,我在文体厅时,我记得每年省里给我们厅里的日常费用是几十万。”王大新说,尽管文物部门有心保护,但一边是资金很少,另一边是海口市繁多的文物,对比之下,无力保护。
据2012年4月,海口市公布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达1560处,占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5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6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处,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处。
“海口市文物太多了。”王大新说,很多项目,都因为经费问题动不起来。而在现实保护中,海口各级共计125处文物保护单位,设有管理机构和专人管理的,不超过10个。
王大新说,以府城鼓楼为例,虽然鼓楼的改造方案已经做好了,审批完了,但钱没到位,就做不了。
“像海瑞墓、丘浚墓、五公祠等一些文物,不单是文物保护的问题,它们代表了海南的形象,等于是海南的文化名片。”王大新说。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文化的支撑和参与,而这些就是海南宝贵的文化。”省博物馆馆长邱刚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下潜在的危机意识也让这座历史悠久的滨海城市快速警觉,2011年一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行动在海口拉开。
2011年9月,《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开始实施,海口市将对6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避免出现拆旧建新,拆真建伪等新的建设性破坏。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在于保护单个的文物古迹,也要保护古迹、历史街区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氛围。
令王大新感到高兴的是,海口文物保护建设,到了还债的时候了。
王大新说,这几年来,海口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文物保护十二五市政府批文有规划,八五计划能实现10%,九五能实现20%,十五能实现30%,十一五要好点,有百分之三十多,十二五可能能完成一半。”王大新说,随着财政的经济实力提高,能够实现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分轻重缓急,濒危的、重要的先保护,一步一步来。”
三大标志性人文景点开始整治:
“丘浚墓”“海瑞墓”将重焕新颜
随着海南省和海口市对海口市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大,海口市启动了对三大标志性人文景点的规划整治,并以新的姿态对这些文物予以保护,新一轮文保建设掀开了篇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浚墓、海瑞墓的破败景象,将成为过去。
对于丘浚墓保护工程项目,海口明确园区的文化定位应突出特点,体现差异化,区别于海瑞墓和市博物馆等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展示功能。
目前,秀英区已完成集体土地的征收与地上附属物的清点等前期准备工作。根据丘浚墓保护规划,将以墓冢、神道中轴的两侧为保护核心区域,调整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文物本体和载体;在建设控制地带内设立陈列馆和展示馆,充分体现儒学文化与丘浚学说和明代官员墓园构架与传统纪念文化。一个以丘浚事迹和精神展示为主题的开放式休闲文化公园,不久后将全新呈现。
海瑞墓扩建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现占地面积15亩,扩建后面积为76.22亩。按计划,海瑞墓园中部的神道及两侧的神像,将按照明代规制还原,拆除神道左侧的陈列室;墓园北部的“海瑞公祠”与“海公泉”一起修复,做成传统祭祀、纪念性活动展示区。墓园东部建造海瑞成长历程塑像和海瑞经典石刻作品,建成中国最好的海瑞研究资料中心和文化研究中心。墓园南部建全国最大的清官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也是廉政文化培训基地。
截至今年5月8日,海瑞墓改扩建工程动工后拆迁工作已完成97%。为更好地呈现海瑞历史文化,近日,海口市海瑞墓管理处向社会发出征集海瑞(墓园)及相关文物的倡议。海瑞墓的扩建改造规划终稿仍在等待定审。
与此同时,海口市今年将投资约1.5亿元提升改造五公祠保护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修缮、养护以“海南第一楼”、苏公祠等为主的古建筑群;改造海口市博物馆,推出高品质展览,改造园区内部环境,增加水资源的布局和民族建筑展示区;综合整治园区周边环境,按5A级景区标准打造,提升景区整体品位。
目前,五公祠的总体规划近日将完成,总体规划完成后随之将会进行大规模修复,届时将公布详细的规划方案。
人才资金等多项短板待补课:
海口守护“历史”将如何作为
当美好的蓝图逐渐铺展开来时,人才资金等多项短板,也暴露出来了。
“资金是绕不过的问题,单海瑞墓,市政府一下子十几个亿砸进去了,做整个片区改造。”王大新说,由于资金有限,只能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保护的文物单位。“目前重点在于海瑞墓、丘浚墓、五公祠这三大项目。政府也很重视,但困难还是在于钱,海瑞墓的资金比较紧张,因为海瑞墓比较大,扩建海瑞墓原来计划得比较大,但现在缩小了,资金大概有几千万,但整个片区改造的钱怎么算?”王大新说。
王大新说,文物保护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保好物,另一个是要培养好人。“没有人去管理这些文物是不行的,目前海口的人才欠缺很大。”王大新说,海口市目前文物系统从业人员大概是一百零几人。这些人中,60%以上都是文化层次低、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人,“例如五公祠,都是当时修建时征地,然后给被征地的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时招进来的,一点文化没有,我们也试着培养过,很难培养起来。”
王大新认为,由于培养人才比较困难,未来可考虑从岛外引进人才。
“文物不可能再生也不能复制,一定要有效保护科学规划。”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认为,保护规划的前瞻性才能避免后遗症,才能不重蹈覆辙不走弯路,不会出现像秀英炮台、琼州古城墙这样令人遗憾的例子。要宣传文物保护的理念使之成为全民意识,文保才能深入人心。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