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文明生态村迈向“升级版”
海南文明生态村迈向“升级版”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3-07-10

  文明生态村建设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面貌焕然一新,图为统一修建的村民住宅。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 本报记者 胡续发

  “刚开始村民热情不是很高,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后来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农家乐越来越红火,大家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热情也就越来越高。”

  海口龙鳞村村民梁其壮昨天对记者说的这番大实话,引人深思:创建文明生态村,只有立足于农民切身利益,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积极性,把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  

  从2000年起步,我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历经试点、推广、全面建设阶段的轰轰烈烈之后,渐渐踏上转型升级之旅———

  由一味依靠“外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由以整治环境为主向发展生态经济为主转变,由一村一地单打独斗向连片规模创建转变,文明生态村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创建水平和品位不断提升,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产业升级:

  让大批农民尝甜头

  文明生态村建设初期,我省从治理“脏乱差”入手,以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为主要内容,依靠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实现自上而下的创建。

  这种带有帮扶意味的创建,一下子改变沿袭多年的陈风陋俗,迅速让成千上万个村庄面貌一新,(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在广大乡村刮起阵阵清风。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撑和有效的制度管理,一些文明生态村在创建后不久,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农民维护创建成果积极性不高。

  究其根源,单纯依赖于外在输血的创建模式,不能适应农村实际和农民愿望。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全省共有2万多个自然村,政府有限的财力无法保证持续投入,客观要求文明生态村能够自我造血,让广大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自觉投入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去。

  “以农家乐为例,一个农家乐一般由好多户人家合资共建,为了招揽生意,这些农民当然要把村里搞得漂漂亮亮的。”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而如何才能够实现自我造血?

  在10多年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我省逐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成农民就地城镇化。

  在博鳌水城开发前,琼海博鳌镇南强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农田耕作,生活贫困的人们无心整治周边环境。随着博鳌水城的开发,村民们掀起创建文明生态村热潮,整治脏乱差,完善基础设施,还引进公司合作开发万泉河竹排旅游项目,使村庄建成为博鳌新的旅游景点。如今,大部分村民成为公司员工,人均年纯收入近2万元。

  “从传统的靠田吃饭,到现在当起旅游景点员工,和南强村人一样,博鳌周边许多村庄尝到了产业升级的甜头。”博鳌镇委书记陈传武说,现在博鳌很多农民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和市民已经没有两样。

  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全省许多村庄结合各自实际,发展绿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民致富,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冬季瓜菜村”等等;许多村庄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展农业观光、红色旅游、古村镇游览、生态休闲乡村游、农事体验、民族风情等旅游项目,出现了一批特色旅游村。

  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148个,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895元。

  产业升级,让一大批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而过上好日子的农民,又推进了文明生态村建设不断巩固提高。

  品位升级:

  连片创建打造精品

  过去我省建设文明生态村,追求创建面的不断扩大,先铺开再提升,努力让更多村庄尽快受益。

  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要求,各市县跳出以往选择个别条件较好的自然村进行零散式创建的思路,变为成百数十个村庄的“连片创建”,在沿公路干线、旅游景点、重点项目区周边打造一批精品村、镇,从生态环境好的村庄向“问题村”、“难点村”延伸,重点打造示范片区、示范村、示范镇。

  海口市秀英区美孝片区拥有交通、旅游、热带水果基地等优势。该片区以美孝村为中心,向南北两个方向拓展,将多个村连为一体成片创建。重点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侨乡文化特色及美食文化特色,依托演丰镇独特的红树林景观、海底村庄遗迹和丰富的特色热作植物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沿东寨港红树林景区的海岸线,结合慢行系统总体规划,开发瓜果采摘、农家旅馆、捕捞垂钓、特色餐饮、乡村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文明生态村沿海片区。

  各富特色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发挥了单一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吸引来越来越多游客。

  “连片创建的好处很明显,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利于涉农资金的捆绑集中使用,达到资源共享、节省资金、规模推进的效果。”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认为。

  各市县结合实际,把联片创建作为重点,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入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如今,这样的连片文明生态村已经遍布全省,如海口“九龙戏水”生态文化休闲区、万宁福塘文明生态村片区、白沙罗帅天涯驿站旅游片区等等,我省文明生态村片区已渐成气候。

  从面上推开到精品塑造,从重数量到重质量,文明生态村建设品位升级正如火如荼。

  文明升级:

  更新观念适应发展

  7月6日上午,白沙罗帅村,40多岁的王爱家正在自家的小楼里,很投入地唱着卡拉OK。

  罗帅村引入公司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后,以前靠割胶、种槟榔为生的王爱家,从一拨一拨游客身上看到了商机,买来音响设备,在家里开了个简易的KTV,和游客们唱起了幸福的民谣。现在,她对自己的生活品质很满意:“我们每家每户都受过培训,我们得讲文明话,做文明村民,吸引更多游客来。”

  在海南全力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下,随着文明生态村建设内涵不断丰富和提升,我省努力谋求农民文明素质大升级。

  创建文明生态村,给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带来新鲜空气。创建中,农村基层组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调动了群众创建的积极性,使基层党组织贴近了民心,凝聚力明显增强。

  创建文明生态村,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创建中,我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兴建各种文化设施,实施文化共享、送书下乡等一系列文化项目,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开展殡葬改革,文明过公期,开展各种健康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多样精神文化需求。

  昔日,陌生人走进农村,很多村民也许只是笑笑。如今,再走进农村,总会有迎面而来的村民热情打招呼———我省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正悄然变化。

  一次创建,就是一次创新。12年来,我省坚持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不断深入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之路。

  文明生态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本报海口7月9日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