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坡的“美丽乡村”之路
大坡的“美丽乡村”之路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3-07-11

  ■ 本报记者 李佳飞 实习生 刘紫芸 通讯员 吴清洲 龙泉

  古树参天,村舍俨然,走进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琼山区全力推进大坡镇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努力争创全省首个文明生态村全覆盖的乡镇。目前,全镇92个村民小组已基本完成创建任务。

  5年计划1年完成

  今年初,琼山区委书记王飞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文明示范镇”的战略思路,即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将大坡建设成为全省首个文明生态村全覆盖的乡镇,并辐射带动其它乡镇的创建工作。

  “当时全镇92个村民小组,已完成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有75个,还有17个正在创建过程中。为完成任务,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效益,全镇立即展开了全面动员和部署。”7月10日上午,在最后一批赶创文明生态村的新昌肚村,大坡镇党委书记杜梅英说,按照最初的规划,全部完成创建工作大约需要5年时间,但实际上,“1年内已经完成了5年的计划”。

  群众自觉出成效

  近年来,依靠胡椒、橡胶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大坡镇年人均收入已超过8000元。“村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愿望也就更加迫切。”杜梅英说。

  在新昌肚村路口,一张红榜公示着今年3月以来村民筹资建设文明生态家园的详细账目。

  “到目前为止,全村共花费资金约17万元,其中政府扶持12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新昌肚村村民小组组长杨烈说,为建好文明生态村,大家都很热情主动,光是自觉投工投劳节省下来的劳务费“少说也有三五万元”,真正做到了“资金少,但是效果好”。

  此外,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家家放置垃圾桶,不再乱丢垃圾,让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真正受益是自己”

  “创建文明生态村,其实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呀!”面对记者,杨烈的妻子吴美蕊说,村子变干净了变美了,心里也感觉“亮堂”。

  记者听说了一件趣事:村里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以前在门前堆放了很多石块。村里想搬走这些石块,但老人很不高兴,扯着嗓子在村子里骂骂咧咧。没想到,当村子渐渐修整好时,老人看到环境变美了,路也平整了,他非常高兴,没事便来来回回逛好几圈,都不愿回家了。

  一位村民说,如今下再大的雨,村民出门也基本不用踩泥了,大家相互走动得更频繁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本报海口7月10日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