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旅游呼唤道德还要有“法”管
文明旅游呼唤道德还要有“法”管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陈曼莉    2013-08-07

海口公园凉亭成了“集体宿舍”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卫东 摄

游客光着膀子在景区逛 南国都市报记者利声富 摄

万绿园过街天桥满地小广告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卫东 摄

海口红城湖边上满地槟榔汁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卫东 摄

  5月埃及神庙“到此一游”涂鸦事件再次刷新不文明旅游底线,一场热议持续数日。

  8月,“卢浮宫水池泡脚”图呈现的文明失守再次敲响警钟。

  连日来,本报走访盘点了旅游不文明的“十宗罪”,让人抓狂。……

  为何文明旅游倡导了那么多年却难杜绝不文明现象?不文明仅仅是公民素质的单一问题吗?公民素质的提高,需要道德更需要法规约束。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释放了更为积极的信号,旅游文明行为有望通过法律来规范,文明旅游将成法定义务,“文明公约”或将纳入旅游合同,更多不文明旅游行为将会受罚。

  □南国都市报记者 林莹 敖坤

  乱象反思:要口号更要严厉法规约束

  早在2006年10月,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从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提倡健康娱乐等方面作出了要求,但部分游客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海口市旅游委综合法规处副处长林凡凡认为,针对文明旅游的管理,过去的举措更多是停留在提醒、倡导和指导上,“刚性”约束不足。“归根结底,限制性的规范措施相对较少。” 省旅游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比如在公共场所抽烟,为什么有的游客在国外就能够遵守这种规定,但回到国内就肆无忌惮?关键在于约束制度。在新加坡等国家,这样的管控制度和措施是很严厉的,对游客有威慑也就有约束,久而久之,一种反复重申的行为准则就变成了共识。

  该负责人说,文明旅游实际上是素质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因此,提高公民的旅游素质,除了日常的教育宣传引导之外,还需要法规和制度,为规范提供保障。

  新法发力:从“道德约束”到“法定义务”

  今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该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将使得文明旅游从原先的“道德约束”升格成“法定义务”,体现了法律的方向。

  省旅游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规定较为笼统,下一步针对《旅游法》的实施,我省将出台配套更为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影响力的政策细则,推动文明旅游。

  契约约束:“文明公约”或入旅游合同

  据了解,上个月,国家旅游局连续在官网发布了6条有关文明出游的通知,其中包括呼吁出境文明旅游的“公约”和“行为指南”。此外,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的要求可能会纳入导游资格考试、日常培训和年度培训考核中,对不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导游、领队和旅行社,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等处罚。

  省旅游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利用合同契约来约定旅游者的权利义务,明确责任,这本身对于旅行者来说就是一种有力的自律,这无论是对旅行社还是对景区景点来说,都具有辅助管理的意味。

  “这很大程度上会让一些不文明行为人收敛,起到了警示作用。”海南海之缘国旅负责人王汇说,在实际操作中,将来合同内还可以加入一些违约责任,如发生一些不文明行为,造成损失或者其他后果,旅游者要承担赔偿责任或者是受到处罚等等。

  “文明”建档:让文明成为旅行“通行证”

  王汇说,在现实旅游活动中,不文明现象太多了,他认为以罚代管很难奏效,但社会管理是不能少的,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素质提升工程,文明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怕重复。

  “要让文明成为旅行者的‘通行证’”一位网络驴友建议,文明出行,归根结底是一个个人自律的问题,这个可以借鉴一下诚信体系的管理,让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同样,也可以让文明成为旅行者的“通行证”。旅游主管部门可以为一些游客建立文明档案,对于一些素质高、遵守社会秩序并获得好口碑的游客,可以提供优惠和便利,对于一些不遵守社会秩序或者曾经有过严重不文明行为、在旅行中有违法行为的旅行者,给予警示和限制,这样或许能够提高自觉性。

  设施引导:

  不能让游客

  被迫不文明

  林凡凡认为,旅游不文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景区服务设施不完善,二是游客自身素质不高。

  主观而言,提升公民素质是实现文明旅游的一条路,而造成不文明现象景区景点也应反思,旅游公共基础设施不足,也使得游客不得不“不文明”

  林凡凡认为,景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引导指示不够,也是造成游客不文明的原因。在景区的建设上没有做好规划,比如垃圾桶设置偏少、公共厕所偏少等等,没有做到足够方便游客,这就难以避免因此而造成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比如,在一些名胜古迹,要有足够的警示牌等告知游客,不能涂抹破坏文物古迹,旅行向导人员必须做到足够的引导和告知。景区景点也应探索更多互动方式,因势利导,使得游客涂鸦留字的旅行习惯变成好事。比如,设置专门的墙壁供游客刻字留念,这样或许就能减少景区乱涂乱画的现象。

  林凡凡说,短期内,可以通过运动式执法的方式来宣传文明旅游,并对某些行为给予处罚,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减少不文明现象,需要方方面面发力。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