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部《旅游法》将实施 民众争乘低价出游末班车
首部《旅游法》将实施 民众争乘低价出游末班车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史莎    2013-09-20

  原标题:中国首部《旅游法》即将实施 民众“争乘”低价出游“末班车”

  目前,中国民众正在享受着3天的中秋节假期。中秋节过后,就将迎来国庆7天长假,也就是“十一”黄金周。与往年中秋节小长假旅游遇冷不同,从各大旅行社报名情况看,今年中秋出游的热度要比“十一”高,同时出行量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首部《旅游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新法规实施后,国内以及出境游的随团价格将上涨,价格的因素是两节出行逆转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称今年中秋小长假为“抄底”旅游,游客选择在《旅游法》实施前的最后一个小长假外出旅游,以致今年9月中秋的旅游市场出现了一波小高潮,一改往年的淡季局面。中青旅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介绍说:“今年中秋比预想的来的好,其实很多人时间宽裕,会选择抄底旅游,毕竟九月份产品价格是在低谷当中,所以预定量比往年同期高很多。‘十一’的预定还在继续,预定‘十一’会低于去年同期,一部分转移到九月份,因为价格太高,可能游客暂时取消旅游消费或者持观望态度。”

  谢峰就是今年诸多从‘十一’转战到中秋出行的游客之一。他说:“我本来打算‘十一’去台湾,结果新旅游法要实施,我们的团费要增长,因此就被旅行社调整到九月。价格还是按照新旅游法颁布前的价格来执行,旅行社跟我们报价旅游法实施后要8000多块钱,现在我们的团费5500,差这么多。因为新旅游法不允许(安排强迫)购物。”

  根据《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由此当旅行社以实际团费报价示人,难免会引起人们出行意愿的波动。中国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团队旅游的价格通常非常低,主要因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等费用以购物等方式的不正当利润来弥补,弥补之后的利润由地接旅行社所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游客花很多钱却买到了名不副实的商品,是不正当的经营模式。“十一”后团队旅游价格的上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涨价”,而是价格水平理性的、正常的回归。中国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副司长李磊说:“旅行社以低于接待和服务实际费用的价格招徕旅游者,再通过安排旅游者在旅行社指定的具体购物场所购物、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来弥补成本,是一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扭曲的经营模式,对旅游者合法权益和健康的市场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极大。因《旅游法》严禁旅行社‘零负团费’经营,旅游团费的上升,是剔除旅行社行业各种‘潜规则’、恢复规范经营模式的正常反应和理性回归。”

  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之一,中青旅葛磊对此表示欢迎,他认为旅游法的实施将让整个业界从价格的竞争回归到产品的竞争,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旅游法产生价格调整,对短期消费旅游需求有抑制作用。从旅行社来说,即使预定量下降,我们也希望旅游法有严格执法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行业从非理性到理性价格,从价格竞争回归到产品服务竞争,只有这样才是更有利于消费者。”

  中国国家旅游局在中秋前还发布通知明确表示,旅行社强迫游客购物将严惩。

  在中国,秋季是适宜旅行的日子,中秋小长假较短因此国内游在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冯凡是一名退休教师,这个中秋节,要和女儿一起去九寨沟走走,秋季的九寨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被称为童话世界。“今年中秋节,我女儿答应我去九寨沟旅游,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原来年轻的时候去过,那个时候是夏天,但人家说秋天的九寨沟更美,更迷人。所以我特想去,正好女儿答应我去,我非常高兴。”

  携程旅游营销高级经理顿继东表示,携程今年中秋预定量同比增长20%,各地都迎来最好的旅游时刻。“今年中秋节和去年相比增幅在20%同比的增长,中秋这个世界北方秋高气爽,南部高温也结束了,国内南北方都是非常适合旅行的,例如丽江、九寨沟、厦门适合去观光,也适合度假和休闲。”

  由于假期较短,今年出境旅游中国游客还是比较青睐周边一些国家,其中韩国旅游上涨幅度明显。顿继东说:“出境中秋假期相对来说比较短,以亚太地区范围比较受欢迎,韩国、泰国、马尔代夫、新加坡、巴厘岛是传统比较受欢迎的地方。韩国今年携程自己的数据,旅游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