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让导游员回归职业的“本位”
让导游员回归职业的“本位”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3-10-17

  导游在帮游客拍照。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编者按:10月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第一部《旅游法》正式实施。新的市场环境下,导游、旅行社、旅游购物、旅游景区又将面临着哪些新挑战、新机遇,从本期起,《旅游周刊》 将开设专栏“聚焦《旅游法》下旅游市场新变化”,关注海南旅游业界的新变化。

  ■ 本报记者 杨春虹

  国庆节一大早,导游戴恩荣开始做接团准备,这一天是《旅游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给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手里的行程单从过去的两页增加到现在的五页。拿出“海南五天四晚游”新、旧两个版本的旅游行程单,戴恩荣对比说,“新版”开篇就说明“本旅游行程单由行程介绍、旅游接待标准说明和风险及安全提示三部分组成”,提醒游客关注旅程将提供的产品以及游客需注意的事项,更关注游客的权益和感受。

  “新版”行程单甚至列出了酒店区域、名称、房型、备注等,而“旧版”只会简单描述“**酒店或同级”。“这实际上是更好保证了游客权益,限制导游更换低标准酒店。导游其实更省心,严格按行程走就错不了。”戴恩荣说。

  从烦进店

  到嚷着要购物的游客

  在“绝不进店、绝无自费”的声明中,导游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有的游客居然不乐意了。“集体嚷着要去购物的现象,我可是头一回见!”导游谢南雄国庆期间带的是一个全国散拼的大团,全团47人,其中70多岁的老人占一半以上。如果按以往的常规进店行程,投诉的可能很多。现在按照《旅游法》要求设计的行程,不仅游客满意率百分之百,还强烈要求去买东西。

  这个团五天四晚的行程加上往返交通费用平均每人5000元左右,从团费看比过去上涨不少,但却是一次交清绝无另付。而以前低团费却需要游客配合导游进购物店、参加各种自费项目,由此引发的投诉居高不下。

  面对吵着去“购物”的游客,谢南雄只好一路哄着游客先把正常旅游行程走完,然后承诺留出时间带大家去商场、超市、免税店等公共购物场所。这个国庆黄金周,以往火爆一时的各个旅游购物点冷冷清清,但各大超市、商场的特产却卖得比往年都更为火爆。

  从零底薪到有工资卡

  曾经无工资、无社保,靠带团购物、另付费项目提成,是导游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旅游法》要求不让进购物点不让加自费项目了,导游的薪酬如何保障?

  国庆期间,导游陈锋带着刚发下来的工资卡上了团,“把这个卡装在身上,带团的时候心里踏实很多。”赶在《旅游法》实施前,岛内不少品牌旅行社开始进行导游薪酬制度建设,签订合同的导游工资收入由“底薪+带团补贴+社保”组成,按月结算。目前的平均底薪为2000元左右,带团补贴最低600元/天。底薪与补贴的具体数额依据导游的从业年限、客户满意度等因素决定,而临时聘用的导游其收入当团结算。

  9月30日,《旅游法》实施前一天,尾号为8888的中国旅游行业首张导游工资卡“阳光导游工资卡”在海口正式发放,意味着导游“无工资、靠带团提成”的收入模式开始向“底薪+带团补贴”的模式转变,海口市导游协会给这个导游工资卡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阳光导游工资卡。

  尽管大部分导游愿意接受新规,但一些习惯了原来模式的老导游则采取了观望态度或者考虑转行。“以前带一个月的团就可以够花半年,现在天天带团才够一年花。”从事多年导游工作的符先生坦言,导游劳动强度很大,如果一个月就拿三千块钱,那真是不值。

  从“野马”到收编的导游协会

  “导游收入‘工资化’以后,可能会有点‘缩水’。但是现在出团没压力,保障了导游的基本收入,导游开始真正回归导游的本职工作,而且彰显了导游员的服务价值。”海口市导游协会会长杜思思觉得,虽然现在对导游有阵痛,但从职业生涯长远考虑,《旅游法》的出台对导游行业有正面的帮助。

  就在《旅游法》即将实施的一个月前,已经查不到根源的一份代表全国导游的《呼吁书》曾在网上盛传:

  请把我们收编为一个有家的群体,我们不当野马,不当没家的孩子;

  请提高申请导游考试的门槛,这一行需要高素质高知识高体力的劳动者;

  ……

  请国家颁布一部保护导游的有关法规,不要总是约束和惩罚,我们不是老鼠……

  这些呼吁谁能来执行?9月17日,历时一年筹备的海口市导游协会正式揭牌成立,海南省首个导游协会,导游出身的首届会长杜思思说,一定要把导游的这些呼声一件一件解决掉。

  全省1.3万余名导游中,在海口市注册登记管理的5000名导游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海口市导游协会秘书长徐寅春说,协会目前还没有任何资金来源,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打义工,大家非常积极,因为坚信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组织,导游不能被遗忘。

  “尽管散客是一个趋势,但我们在为团里的游客讲解时,不少自驾游客、背包客都会涌过来一起听,团队游客感受很好。”杜思思说,导游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引路人,也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保姆”,更能引导游客享受最好的旅游。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