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学文 王圣俊
一、引言
2005年,海南省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海南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力争在10年打造50个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以此加快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年7月,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省将建设一批有海南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打造海南新的旅游产业链的重要措施。通过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我们不仅可以挖掘海南村镇旅游的潜力,更能提升海南整体旅游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海南已经相继开发和建设了一些风情小镇,但其存在诸多问题,如风情小镇在总体规划定位、设施资金投入、运营机制等各方面都很不足,需要突破和创新。城市化建设进程使城乡差距逐步的缩小,所以风情小镇的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建设好风情小镇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研究对于丰富并且深化海南旅游产业开发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研究为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城镇旅游产业开发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在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开发农村旅游产业,特别是本文探讨的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本文力求从这一点上采用新的视角,立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探讨海南风情小镇旅游产业开发的相关问题,从国家及海南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出发,试图分析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政府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的成功实施与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弥补当前对于该问题研究的缺陷。
二、海南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概况
(一)整体概况
2011年5月13日,海南省住建厅编撰的《海南省特色旅游小镇(村)总体规划》付诸实施,该规划要求海南要始终坚持小型化、景观多样化、景观性以及理性开发的理念,按照“一海”、“二极”、“三廊”、“五区五线”的总体布局,大力构建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村)。据相关部门透漏,海南政府力争到2020年底打造50个旅游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庄、10个旅游名镇以及20个旅游名村,努力使全国了解海南,世界了解海南,海南的一切传达给众人。同时这些项目的实施实际上是为了更加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硬件方面的内涵,使国际旅游岛更具有人文气息,这种突破传统的旅游观念,将各种产品不断升级融为一体的战略型转型对于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早日实现海南繁荣具有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
(二)海南发展旅游风情小镇的主要优势
1.独特的自然条件
海南省所属的海南岛,地处东经108° 37'~111°03',北纬18°10'~20°10'。总面积大约为33920平方公里,不包括周边卫星岛屿,占全国热带面积(8万平方公里)的42.4%,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年均气温22~26℃,最冷月平17~20℃,年均气温分布除琼中山区为22~23℃外,其余地区均>23℃,西南部>24.5℃,南部略高于25℃。按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则海南全年没有真正意义气候上的冬季,只有短暂的冬天,1月份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总体大部分地区都在17℃以上,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则达20℃以上。海南岛的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海南气候优越,具有热带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条件。
2.乡土民族文化
海南具有众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在特殊的节日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比较出名的节日主要有黎族的三月三节、南山的长寿文化节以及军坡节、欢乐节等众多节日。海南别具一格的各种独特的节日形式为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对于建设和加大弘扬海南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更是意义非凡。
3.深厚的文学艺术海南深厚的文学艺术也是海南大力发展旅游风情小镇的优势之一。海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其中尤其是黎族的文学艺术最具有代表性。最为重要的是黎族的口头文学,它形式活泼而且生动,题材非常广泛,而且代代相传,从未间断。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总结了生活的经验,传播了重要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寄托着海南黎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4.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海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它主要包括人类文化遗址、军事遗址以及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其中人类文化遗址在海南岛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址就有达130多处,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落笔洞遗址和仙人洞的遗址、贝丘遗址等。在军事遗址方面主要有中国四大炮台之一的海口市秀英古炮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的临高角以及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等等;最后在社会经济文化遗址方面,主要有古城琼山府城、崖州古城等,古建筑孔庙以及定安的见龙塔等,主要的攀崖石刻有东山岭攀崖石刻以及五指山石刻等,重要的名人故居和纪念建筑是海瑞墓、五公祠和东坡书院等。此外,海南近现代社会经济文化也留下了很多遗址。所有的这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都可以有效的整合到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当中,从而使海南风情小镇的建设更具有海南风味。
(三)海南主要的旅游风情小镇
定安南丽湖畔的雷鸣镇———东南亚风情的养生小镇
定安南丽湖畔的养生风情小镇是海南省第一个以养生为主题的风情小镇。雷鸣镇将围绕“养生与宜居结合”的全新理念,依托于国际养生论坛,努力打造出“镇村联动、田园社会、农旅合一以及养生经济”的雷鸣镇南部大区域。该风情小镇主要是要突出“一轴、双核、两翼、一体”的构建理念,一轴就是要以雷鸣镇区和南丽湖景区为南北轴,双核就是要将雷鸣镇行政区作为核心、旅游风情小镇作为产业核心,两翼主要指西翼的文博园以及东翼的文笔峰,一体主要是指城乡一体、镇区一体以及农旅一体的全新理念。
琼中营根镇———感受舒适的乡村公园
琼中将建设33个美丽富饶的乡村公园,这些乡村公园集观光、休憩、娱乐以及文化健身为一体,依托琼中独特的生态环境,力图打造森林乡村、花园乡村、养生圣地等具有黎族特色的路线。而营根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有7个乡村公园规划建设在该镇。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南丰村、朝参村已经具备了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琼中县营根镇一定会成为最具有黎族特色的风情小镇。
海口云龙镇———欧式风情的“威尼斯水城”
海口云龙镇本身就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红色革命老区的重要之一。这片面积仅有81平方公里的老镇在上个世纪伊始产生了众多的革命烈士,有琼崖工农红军的冯白驹将军以及冯平等,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谱写出了轰轰烈烈的英雄战歌。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口云龙正全力打造属于中国的欧式旅游风情小镇也就是未来海南的“威尼斯大水城”。云龙镇在南渡江支流构建吸水风车群,然后将水吸上来做成独具海南特色的“威尼斯水城”。
三、海南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海南正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文休闲旅游的内在需要以及现代人消费理念的转变迫使海南人上到人民政府下到旅游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到不再围绕传统的中心城市的高楼鼎立,而是逐渐回归自然,向着乡间、农舍、小镇、河海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风情小镇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于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向思想意识转变不完整,政府职能不到位、旅游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一)旅游风情小镇开发意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问责机制
海南省政府部门在旅游风情小镇的开发方面缺乏基本的意识,没有将传统的旅游观念彻底转化过来,他们不能够通过打“文化牌”,通过采用各类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遗迹人文景观来吸引游客。其次,在海南省风情小镇的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地人民基本的教育水平低下以及素质不高,但政府责任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旅游风情小镇的管理要落实到市县,要落实到各级政府身上,他们存在着的严重的政府责任意识尚未完全树立以及行政问责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着海南旅欧风情小镇的管理。
(二)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管理不科学
当前海南省的旅游风情小镇的管理者与经营者大部分是一般的农民以及村镇一级的乡镇干部,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更没有接受过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正规培训,在现代城镇管理知识、旅游管理知识以及旅游发展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甚至是空白①。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他们在对于旅游风情小镇的管理方面努力不够,对待游客的服务不到位,小城镇脏乱差的问题非常突出,有部分旅游风情小镇甚至出现向游客兜售产品、宰客等非常丑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海南旅游发展的滞后,不科学的管理最终酿成整个旅游业的不景气。
①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推进[J].旅游学刊,2007,22 (5):24-28.
(三)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人才机制不完善
(1)旅游风情小镇在人才的进出机制有待改进
虽然产品市场在人才的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基础的作用②,但是有一个高效的政府来提供信息自由流通的平台,来引导人才的进入,加大宣传作用,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和企业的人才引进的支持,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海南省旅游业管理部门对风情小镇旅游业人员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普遍认可的手段。在对这些人员的管理上还停留在进入关口上,而对后续和出口的管理则存在明显的不足。
②马晓龙.区域旅游研究十年:进展与评价[J].人文地理,2012 (2):32-37.
(2)旅游风情小镇人才的培养缺乏持续的机制
在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人才方面,特别是存在着严重的在岗培训的不足,海南自身培养的旅游人才专业数量不足,人才质量不足,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这主要受海南省自身的教育问题导致的。因而在进入企业后需要有一个“继续培养”的过程。人才的后续培养不等同入职培训,而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志向和能力等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意识的定向培养,逐步培养成企业的中高级人才。但是对目前的海南旅游企业而言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绝大多数企业存在轻视培养的现象,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的企业少之又少。
(3)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
据统计,目前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海南省全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大概为49.5%,而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仅有13.3%,其中大专占比10.1%,而普通本科占比只有2.9%,硕士及以上的高级人才则更少,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0.3%。虽然现在海南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培养的旅游业人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大多少都是专科和职业学校教育,本科生比例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专业能力有限,硕士教育则更为稀少。同时,由于海南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得,本省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都选择离开海南或者改行从事其他的行业,而外来人才又不愿进入海南,导致了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方面的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复合型高端人才的缺乏。大多数旅游业一线人员要不学历层次较低,要不就是从其它专业半路出家转行过来,这些从业人员在文明礼貌、基本技能甚至标准语言方面都处在较低的水平。海南的旅游教育主要集中旅游管理方面,旅游英语,旅游美学,旅游商品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四)旅游风情小镇建设规划不合理
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必须要狠抓规划这个主线,争取做到合理规划与科学布局相结合,但是海南省在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相同,建筑相似,布局不合计等共性问题,这将严重阻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海南省在整个风情小镇的建设和规划上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海南省以及本省各市县的民俗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没有有效的将海南的传统文化融合与整个风情小镇的规划当中。目前,海南各市县在建设风情小镇时,都比较侧重于发展生态型小镇、休闲型小镇,而大部分没有将本地的历史以及人文情怀融到小镇的建设当中。海南最为特色的当属黎族以及苗族的传统风情,但是全省只有保亭和琼中就这一民俗文化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大范围,大面积的进行融合与改善。
另一方面海南省在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时,建筑类型大众化现象非常严重而且突出,在海南省已经建好的12个风情小镇中,70%都缺少本地的个性与魅力,都存在着严重的效仿与模仿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海南省的风情小镇千篇一律。比如我们传统中部地区的黎族村寨富有民族特色的船型屋建筑,海南省背部乡村整齐排列、通风性极强的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民房以及近代出现的南洋风格的建筑等越来越少了。
四、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意识,转变观念
意识主导人的行动,行动制约着事务的发展。海南省在构建旅游风情小镇时,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乡村农民都要从根本上强化自我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意识是人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方面我们要强化意识,充分发扬海南人民的“好客精神”与责任意识,打造微笑风情小镇。海南小镇的居民的民风十分淳朴,热情又好客。政府应该鼓励小镇居民做友好的东道主,责任的东道主,善待来客的东道主。本地居民要展现强烈的责任意识,转变传统的封闭落后的观念,在游客需要帮助的情况下,用友善的态度给予他人无限的帮助①。综合这些微小的细节与姿态对于培育一个具有精神内涵的风情小镇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识的强化与观念的转变将是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重要前提。
①林辰辉,孙晓敏,刘昆轶.旅游型小城镇特色建构的路径探讨———以天台县白鹤镇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 (7):223-227.
(二)完善政策,加强管理
海南风情小镇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各级地方财政也要出台相应的细则,设立专项资金,结合高效特色农业建设,加大当地旅游风情小镇的投入力度,扶持与引导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发展。海南省政府要结合海南自身的情况,政府提供战略指导和政策性开发为主导,政府要根据战略方针,以市场为基础,提供“政策性开发”。在这过程也要注意防止政府权利过大,干预一切,寻找市场和政府的最有均衡点,以促进海南旅游人力资源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为人民谋福利,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将减少自身的行政成本。但是在县市的公共管理实践中,违背民意与民主原则,公共权力发生异化,有权无责,重视行使权力而忽视承担责任等现象仍然存在。海南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够,在当代社会,民主观念政府逐步在人民心中树立,因而必然是要有责任的政府才能深得民心,才能长久执政②。因而海南司法机关、人大代表应做好监督政府的行为,对于那些在风情小镇建设方面责任意识不强,不为民谋福利,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真正做到一个责任意识强烈的政府。只有将这种责任意识很好的灌输到海南风情小镇的管理方面,才可以彻底完善海南风情小镇的管理。
②陶伟,岑倩华.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威尼斯和丽江[J].城市规划.2006 (5).
(三)加大旅游风情小镇旅游人力资源的建设
在海南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中,政府一定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健全人才引进、培训和管理机制。改变海南旅游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调整好开发的结构和步伐。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规章制度,完善的上岗认证制度,加强海南旅游业的宣传和营销工作,吸引各行各业和不同地区的优秀人才来进入海南旅游业。保持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与政府的紧密联系,在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向政府反馈,政府相应的做出调整和改进。积极鼓励个人和组织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参与到海南旅游业的建设发展中来。
在海南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的环境下,海南旅游主管部门要把握这一战略时机,从海南省旅游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着手,制定好海南省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根据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海南省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的制定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该战略目标的制定同时应以海南实际情况为标本,以长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整体规划。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要从传统的管理转化到现代服务管理上面,要把传统简单人事的管理转化到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管理上,人才才真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做好了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工作,才能促进产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促进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立。
(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海南风情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做到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狠抓牢抓规划这一基石。首先要从海南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需要设立一定量的旅游风情小镇,着力推动海南大中小城市的和谐发展。同时要始终坚持“非均衡—均衡”的长期发展的战略,彻底打破了旅游风情小镇发展的平均分配制度,加大力度扶持一些基础条件好,区域性强,发展潜力明显,流通功能强的风情小镇,让这些地区充当全身旅游发展的排头兵,尽早实现发展与发达。这些风情小镇要率先达到功能完善,充分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与文化中心的作用,接着能够带动周边区域与空间的均衡发展。
纵观世界各地各区域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的环境以及经济的状况的不同,在发展旅游风情小镇方面也存在着各自的不同之处①。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必须要从海南省本身的实际的情况去出发,根据现有的优势条件、地理优势区位、地形地貌以及交通优势条件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址与科学的规划。在旅游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海南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的特殊性,结合本地的一些特产进行开发,彻底凸显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以及传统特色。海南在建设旅游风情小镇方面要充分发挥热带高效农业的特色,始终注重“农”字是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之根基,无根之物难以发展壮大。海南发展旅游风情小镇要坚持把“农”贯穿到发展的每一个时间段当中去,避免出现一时的风生水起,但随后就销声匿迹了的情况的出现。
①李柏文.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0,25 (6):88-95.
(五)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海南在建设旅游风情小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生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这方面海南政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考虑:第一要保护环境,保证环境不遭受破坏。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模式许多是“农家乐”的类型。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和投资者要提高认识,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加强行政监管与规范,防止“风情小镇”变成“垃圾场”现象的出现。第二是要明确保证农民可以从中得到益处。发展旅游风情小镇的最终目的是农民能够从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受益,在知识的增长方面,收入的增长以及见识的提高等方面。各级政府一定要防止部分投资者用建设风情小镇之名,进行变相的圈地以及开发房地产等恶性事件;同时要防止部分小镇盲目的去追求高的档次、高的水平、高品位风情小镇,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使农民长远利益受到了损失。总之,海南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一定要秉承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作者简介:刘学文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王圣俊系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