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省骨干教师提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获悉,经选拔推荐,我省共900名教师被评选为2013-2017年度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其中中学450名,小学450名。
集中培训为期一天,由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聘请的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其中,来自江苏常州的特级教师邱学华做了题为《我的成长经历》的报告,全体骨干教师在现场认真聆听。
为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提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骨干教师应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者。同时,骨干教师应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对外交流等活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送教下乡、支援农村或薄弱地区教育等活动。
当天,“国培计划(2013)”海南省小学语文、数学特级教师和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同时启动,部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将对口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开展送教、培训等教育交流活动。
由省文体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简称黎锦技艺)实践课工作会议近日在海口召开,宣布我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实践课正式进入全省9个民族市县中小学。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是中国承诺完成保护措施的最后一年。让黎锦技艺在文化教育课程中体现传承价值,是履行承诺的关键一项。
本次实践课推广学校为我省9个民族市县的18所中小学,近2000名学生。截至目前,少数民族市县的各学校已经做好了教学场地、教学用具、课时安排、授课老师以及实践课指导老师的各项安排,《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校本教材已经向各少数民族学校下发,在今天的工程启动仪式后,省文体厅、省教育厅将对“实践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于近期举办试点学校指导教师培训班,并组织观摩学习。通过“黎锦技艺进校园”的方式来传承濒危文化技艺,未来将成为我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并不断深入推进。
省文体厅社会文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以省级层面来推进“黎锦技艺进校园”之前,我省已有少量中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探索性地开展了黎锦技艺兴趣班等方式的教育培训,比如国兴中学于8年前开始将黎族织锦技艺作为《劳动与技术》课校本教材,有老师专门教授织锦技艺;保亭也有学校开设黎锦技艺兴趣班,请传承人传授技艺。
记者了解到,对于黎锦技艺,我省职业教育在开展传承工作上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有3所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了黎锦技艺班,五指山市的省民族技工学校,白沙、三亚的职业技术学校等相继开设过黎锦技艺班,培养学生突破600人。此次在全省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园的推广延伸,将是黎锦技艺传承上的又一次突破。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