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见习记者 苏庆明 通讯员 郭树护
在儋州市那大镇,有一座“天堂”。
当地的屋基村,竹林茂密,古树葱茏。每逢春夏两季,便有上万只鹭鸶飞聚这里。树巅上,田野间,白色成片,蔚为壮观,因此此村得以名之“鹭鸶天堂”。
60多年来,这里几度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村民们对这座“天堂”的守护。
“灵鸟”的家园
晚秋的暮色中,71岁的屋基村村民吴应光坐在自家宽宽的天井大院里。这时,“哦……唔……”的声音从空中传来,耳灵的吴应光说:“这是鹭鸶鸟回来栖宿了。”
但在6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可没有暮天听鸟语的幸福。据村民周岩成介绍,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鹭鸶鸟是栖居在附近的村庄的。“那里的村民经常捕杀它们,它们受不了,才跑到我们这边来。”他说。
“当时,我们的父辈们都认为鹭鸶是灵鸟,它们来这里是我们的福气,所以非但不捕捉它们,反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我们村的爱鸟传统就是从他们身上开始的。”吴应光表示,那时村里就约定,绝不枪击、驱赶和惊吓这些“灵鸟”。
在这样的保护之下,鹭鸶鸟渐渐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春夏两季,随处可以看到它们在村道上悠闲地踱步,不用担心任何威胁。周岩成说,有时鸟会下来和鸡抢食,但村民们都乐意见到,认为这是一番和谐的景象。
“天堂”的打造
在往后的日子里,屋基村民不仅从未伤害这些鸟,还给予了额外细心的照料。
据吴应光回忆,以前每年台风来临的时候,会有不少翼毛未丰的幼鸟被风从竹枝丛里刮落地上。看到这样的情况,父辈们都会带着他们到竹枝底下寻找这些受伤的小鸟,一只只地拾回家里,生火烤干它们的羽毛,并找东西喂养它们,等台风过后再将其放归竹林。
1993年,屋基村的野竹丛因竹龄已到生长极限而成批死亡时,大批鹭鸶鸟因失去栖息的家园而移居许多人家院落的大榕树上。这样,上万只鸟晚上的叫声和每天的粪便,吵得和臭得这些村民们寝食难安。
“当时我们就想,一定要忍住,等新的竹子长大成林时,鸟儿会分散开去的。”吴应光说。后来果真如此。
“‘鹭鸶天堂’可不单单指鹭鸶多,也指我们村里人考虑周到,为它们打造了一座无比舒适的‘天堂’。”56岁的周岩成如是解释。
爱鸟的接班人
从父辈那里学到的爱鸟精神,吴应光他们也积极地传递给下一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放鞭炮特别多。为了不惊吓到鸟儿,父亲便叫我们拿到家里天井中放,鞭炮末尾还要用鸡罩罩着,以免爆竹飞上树梢伤着鹭鸶。”吴应光40岁的儿子吴海赢表示,在上一辈的教育之下,他们这一代爱鸟的力度丝毫不亚于前人。
如今,吴海赢18岁的儿子吴宏伟也成了爱鸟的接班人。眼下在大学读书的他,每当假日回家时,便和老爸操起驯练鸡鸟同爱、狗鸟同伴的事务来。“每当有雏鸟跳下地时,我们便把它们和小鸡一直养在笼里,驯练它们和平相处。此外还要让狗学会友好对待鹭鸶们。”他解释说。
看到儿孙们这样积极爱鸟护鸟,吴应光心里感到特别欣慰。“这些灵鸟与我们相伴60多年了,四代人共同守护着‘鹭鸶天堂’,我们都希望与鹭鸶世世代代相伴下去。”他说。
(本报那大11月3日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