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在洞壁上的石花去失了最初的洁白 南岛晚报记者 许尔生 摄
赵奎在查看被人撬盗的钟乳石 南岛晚报记者 许尔生 摄
研究人员观察洞内构造 南岛晚报记者 许尔生 摄
洞内珍贵的卷曲石暂时得到保护 南岛晚报记者 许尔生 摄
位于海南儋州市八一总场英岛山的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区,也是海南省级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园内的地下溶洞形成于140万年前,洞内钟乳石、石笋如玉琢冰雕。更令人叫绝的是洞内发育生成的“一石二花”———卷曲石、文石花和方解石晶体花,堪称国家级珍品和世界一绝。然而,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开放不到7年时间,溶洞内的石花大面积风化、氧化、变黑与脱落。
对此,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相关负责人赵奎表示,由于当时对地下溶洞开发保护经验不足、设计规划不够合理、施工不当,导致石花水洞开放不到7年时间,其溶洞内的石花出现大面积风化、氧化、变黑与脱落,目前已经仅有不到150平方米的石花可供游客参观。
发现 石花生长面积3500m2 被称为“石花溶洞博物馆”
据介绍,1985年时因采矿偶尔发现了来之不易的地下溶洞,随后不久,当地政府封闭了洞穴。2000年,海南农垦八一总场与相关开发企业邀请中国科学院桂林岩溶研究所进行开发论证,并对部分旱洞和水洞部分进行了游览策划和规划设计。历经五年的保护性抢救开发,2005年1月1日开始对外试营业,2005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
经中国溶洞协会专家实地考察认定,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内的地下溶洞形成于140万年前,溶洞是由下而上的蒸汽而形成的景色,而目前发现所有溶洞都是由上而下滴水形成的景色。由于形成原理不同,石花水洞才出现世界罕见的奇观。
2006年,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景区。身为湖北省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地质工作者、珠宝鉴定师的赵奎告诉记者,那时候地下溶洞内石花洁白无瑕、纯正自然,各种石花晶莹剔透、光耀炫人,被专家称为国家级珍品和世界一绝,身处洞内,如同进入冰雪世界。这座地下宝藏拥有世界面积最广、种类最多、形状最奇、数量之巨的石花溶洞,其石花生长面积达3500平方米之多,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地下世界天然“石花溶洞博物馆”,或称之为“神秘的地下艺术宫殿”。
有关资料显示,石花是天然形成的单矿物晶体,因其色彩晶莹洁白、形状千姿百态,形似绚烂开放的花朵故而被称为石花,常见的有方解石石花、文石石花和卷曲石石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稀遗产,得到珠宝爱好者的竞相收藏和游客的争相观赏。石花作为次生化学沉积物,为人们研究在某一地理环境条件下矿物晶体类的形成机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极具科研价值与高度的美学观赏价值。
现状保护经验不足施工不当 石花大面积风化变黑脱落
据介绍,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是海南省宝贵的天然地质遗迹资源,被省科协认定为海南省级地质科普教育基地,获得过海南省旅游行业创先争优先进单位称号、全国10家最美溶洞景区奖牌、海南省游客评选10家最美景区等称号。经过近几年的对外开放宣传,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奎经过三年的考察与研究发现,由于当时对地下溶洞开发保护经验不足、设计规划不够合理,施工不当,导致石花水洞开放不到7年时间,其溶洞内的石花大面积风化、氧化、变黑与脱落,惨不忍睹,目前已经仅有不到150平方米的石花可供游客参观。
他认为,虽然目前对溶洞内石花已不同程度已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但是石花的风化、变黑与脱落等问题依然严峻。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将在不到20年时间,会遭遇如同仅幸存了30年的广西七星岩溶洞那样同等损害,成为一座废弃的景区。如果那样的话,即使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的硬件软件设施都建设齐全,却只能看到的将是一个残花败洞。赵奎说:“我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发自肺腑地向社会与相关单位疾呼:保护石花,刻不容缓。”
原因 大量游客涌入带来破坏 外部尘埃影响石花“肤色”
八一石花水洞海拔214.5米,溶洞离地面太近,到山顶也仅有110米左右,原本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地下空间,是一个相对稳定而脆弱易变的地下环境。如今,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给洞穴环境造成了大量或有意或无意的改变和破坏。据报道,前些年,洞内景观屡屡被人为破坏,一些游客用手或工具撬走石花等。
赵奎根据30多年的地质普查以及宝石加工鉴定等经验,撰写了《石花保护与研究》等论文。他认为,防止人为破坏是首要问题。其次,溶洞内原本是冬暖夏凉,恒温恒湿。如果每天有上千游客进洞游览,每人平均在洞内滞留一小时,期间就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通风差将可能使洞内游人产生头晕、恶心,甚至晕倒窒息等缺氧症状。虽然采用了人工通风换气的方法来改善空气循环,可通风换气后,又使洞内湿度降低,同时溶洞开放后,温度逐步增高。湿度的减少和温度的增高使石花及钟乳石停止生长,并产生再溶蚀现象,加速石花及钟乳石的风化。
今年11月8日,赵奎带领记者进洞查看时表示,没开发前,洞内的石花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可近几年来由“白雪公主”变成了“灰姑娘”,颜色变得暗淡无光、粗糙不堪。这是由游人、空气带进去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粉尘、颗粒,散落在石花、石笋上,天长日久发霉变质造成的。溶洞开放后,外部植物种子就随各种机会进入洞内,并且洞内安装了照明灯和景灯,加上洞内原本阴暗潮湿的环境,就给水绵和苔藓类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类植物附着在钟乳和石花上难以清除,极其影响洞内的观赏环境。
保护 研究两种保护新手段约需500万元经费
如何保护这些珍奇名贵的石花,成为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经营者最头痛的事情。赵奎通过对海南石花水洞的石花矿物晶体和重庆溶洞、北京石花洞的石花保护案例的研究,总结并研究出了“化学覆盖法”和“蒸汽重生法”两种石花保护新手段,并且需要借助高新科技来完成,大约需要500万元的保护经费。
赵奎表示,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否则广西七星岩溶洞的石花不会那么破败。如果石花保护的研究实施成功,不仅将为石花水洞保住了珍贵的自然遗产,也将会为其他石花溶洞提供良好的学习经验。他坚信八一石花水洞的石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希望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伸出援手,保护这些原本晶莹洁白、千姿百态的石花。
据介绍,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目前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条主线,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持续利用”的原则,在利用保护方面实施了一些措施,使石花水洞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由于赵奎具有丰富的地质研究工作经验,已被聘为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科普馆馆长。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