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海口11月15日讯(记者邵长春 实习生王欢欢 通讯员麦匡耀)GEF(全球环境基金)“增强海南湿地保护体系有效管理、促进全球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启动会今天上午在海口正式举行,标志着这一影响我省湿地保护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实施和推进。
该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财政部和海南省林业厅共同签署。是旨在加强海南湿地及相关保护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的管理效益,应对现存和凸显的对全球重要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维护构成威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海南陆地保护体系的恢复能力得到加强,覆盖面积至少增加4万公顷。红树林保护网络内相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能得到增强,红树林面积及沼泽湿地等将增加1000公顷。
此外,我省自然湿地种类比例也将扩大,不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之间的关联度得到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年度运转资金缺口得以缩小。
据悉,该项目的文本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赞为近年来“成形最快、文件质量最佳、可操作性最强”的项目文件。整个项目执行期为五年,由全球环境资金赠予263.4万美元作为项目资金,省林业厅为项目执行单位,省财政厅为项目协调单位。项目重点在于加强海南自然保护区系统,确保保护极其丰富和独特的多样性的代表示范,更加有效地管理湿地保护区子系统。
项目文本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林光辉表示,海南岛拥有全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也曾闻名于世,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在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今天,更要求防护结合,有效有力地保护海南本土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