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滨水而居的三个时代
滨水而居的三个时代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林可婷    2013-12-23

  

 

  蓝天下的海口市海甸岛。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在海甸溪边喝老爸茶的老海口。 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从西海岸入海的五源河,是海口尚未被开发的河流。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贡

  逐水草而居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海口不仅有大海,扼全岛进出门户,还有母亲河南渡江。“帆樯之聚,森如立竹”,官渡、埠头,让海口的水运昌盛了千年。直到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居住和交通对用地的占有,人们不自觉地开始背水、离水,甚至灭水,这便是水运时代消退不可避免的命运。21世纪初,我们重拾城市之水的宝贵。

  南渡江与海口的关系,除了今天城市居民自来水源饮用,灌溉所占据一部分地位,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贡献。因此,这条母亲河,便是海口赖以生存的基础。

  建省前后的资料记载,南渡江上游每年大约为海口提供50多吨泥沙。今年7月,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南渡江海口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修编报告》中,调查海口段主要可采砂河段年来沙量约47万吨。

  回首一千年,以每年50万吨来沙量计算,是5亿吨泥沙填成了今天的海口。于是,从水多地少,到填水造地,到水地均衡,每一个度形成时间节点,划分出海口水昌、水败、水起三个时代。

  水昌时代:

  东南亚的海口

  今年67岁的林树楷身体很棒,常骑着大摩托车在村里外忙村子和宗族事务。作为新海村的渔民,林树楷10岁就随父亲坐“大船”到海口玩耍。

  “从新海村到海口那时要开两个小时。”林树楷说,十吨的船就叫大船,海口泊船之地在水产码头,码头位于海甸岛,现在海甸一西路的位置。在年幼的林树楷眼里,海口水产码头物产丰富,虾米堆放四处都是。但孩子并不满足只在码头玩耍,会央求大人许他们乘快艇去对岸的水巷口。

  “那时候海甸岛到水巷口没有桥,往来都靠船只。”林树楷回忆。

  查阅海口历史资料,海口傍水而兴盛的地点最早是白沙津,宋代最大贸易港口,海运发达,白沙街便成为对外贸易的市场。元时,海口浦最繁华,设有“南蕃兵营”、“蕃民所”,出岛皆得从此渡海。尔后老水巷口成为官渡,元文宗谪琼时,就在此登陆。据考,此前苏东坡也是由海口登陆。

  水巷口给海口带来的繁华自不用说,否则怎有今天的博爱路?元代就已在今中山路建天妃庙,后有大庙前路,再扩建商铺,明成化年间建“海口旧公馆”,作为“各官渡海驻节之所”,清代成立商会。

  白沙、海口两港,由于南渡江流沙冲积,时浅时深,时宽时狭,时通时塞,缺乏稳定性,所以海口地区的商业,逐渐由白沙西移到海口所城来。期间水巷口拥塞,往东迁移。大舟亦因停靠困难,再回到对岸海田为中心。

  丘濬《学士庄记》描述海口港成为官渡后,“帆樯之聚,森如立竹”。自明洪武年间至清道光中叶,依靠港口,经四百余年,逐渐形成一个商埠。

  “商民要住在所城或军事设施附近,有安全保障,才能安心经营自己的生意。”冯仁鸿认为。海口地区有许多港,除牛失港、盐灶港和沙上港不能泊船外,海口港、小英(秀英)港和神应港均能泊船。

  海口距离大陆较近,从海口至徐闻海安,帆船顺风半日可达。正德《琼台志》记载:“外匝大海,接乌里苏密吉浪之洲。南则占城(今属越南),西则真腊、交趾,东则长沙万里石塘,东北接广东、闽、浙;近至钦、廉、高、化、开洋;四日到广州,九日夜达福建,十五日至浙江。”

  从海口出发至本岛各地,“郡东水路,半日至文昌铺前港,半日至清澜港、日至会同调懒港,半日至乐会博敖港,半日至万州莲塘港,日至南山李村港,日半至崖之临川港”,“西水路,半日至澄迈东水港,半日至临高博浦港,日至儋州洋浦港,日至昌化乌泥港,日至感恩饱罗港,日至崖之保平港”。

  由于海口的海道四通八达,既通本岛沿海各地,又通大陆沿海各港,甚至南洋诸国及日本等。而南渡江由此入海,沿江北上,可达本岛腹地。

  清开埠后海口商业贸易盛况不言而喻。有从浙江船来海南,载沉香土产去日本;有厦门来海南的船折去台湾,载沙塘、鹿皮去日本;有宁波船赴海南,卖完货后,去普陀山载丝和布匹去日本。

  据1826年出版《亚细亚杂志》,“十九世纪初,每年由海南开赴暹罗的民船,不下四十只;开赴交趾支那南部的有二十五只;开赴东京(越南北部)和交趾北部的,通常有五十只。船的载重有百吨至一百五十九吨。”

  于是乎,各地商人逐步在海口定居,成立会馆相互帮衬。今白沙门上村的漳泉会馆倡建碑文上,刻有185间字号;兴潮会馆倡建碑文上刻有211间字号。可见清时海口行业和商店是何等旺盛。

  自然,城市建设,居民住宅,以及教育、卫生等各种设施机构随之兴办。鸦片战争后,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之一。

  水败时代:

  蓝线的呼唤

  “如何告诉你以前美舍河的水有多清呢?这么比方吧,可以边游泳边喝它。”在海口水务局工作的陈挺雄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对今天城市水系的状况,陈挺雄觉得任务艰巨。

  以南渡江和美舍河为例,因建省大开发大建设,南渡江在1988年后的5年内无序挖沙,造成河床里漩涡、暗流、沙坑比比皆是,“关键是河底生态受破坏。”陈挺雄说,他还记得小时候枯水季节从南渡江的浅滩可淌水过河,无序挖沙后,连水上行船都变得不安全。后来南渡江出海口上游28公里处的龙塘大坝将泥沙拦截,下游生态才逐渐恢复。

  而美舍河则是有中间段被人为侵占、缩小河道,倒垃圾等。被阻断为几截的河流,严重破坏了城区河网水系的完整性和水动力特性,造成河道冲刷不力,排水不畅。部分河道沿岸的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就近水体。

  在迈雅河、道孟河畔,记者看到由于受到生活污水排放和农村养殖业影响,水质较差,部分河段出现大量的浮萍,黑臭现象非常严重,河道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专家指出,海口许多河道渠化严重,滨水景观的美学功能丧失。河道渠化、人工化是现代城市河流的显著特征。河流受到人类干扰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河流的自然形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浆砌块石和钢筋混泥土硬化堤防。人水关系疏远,河流的景观功能消失殆尽。

  “划定海口河道蓝线迫在眉睫。”陈挺雄表示。

  水起时代:

  但求“清如许”

  目前,海口主要河流有17条,其中7条属于南渡江水系。

  南渡江干流从海口市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穿过中部,于北部入海,出海口段从西向东主要分流有海甸溪、横沟河、潭览河、迈雅河和道孟河,支流有铁炉溪、三十六曲溪、鸭程溪、昌旺溪(南面溪)、美舍河和响水河。独流入海的有9条,分别为演州河、五源河、荣山河、演丰东河、演丰西河、罗雅河、芙蓉河、龙昆沟和秀英沟,另有白石溪流经文昌市境内出海。

  “即使填了许多水、塘,消失了许多城市之‘肺’,我们海口的水还依然丰富,但已经到了不能不再保护的地步。”专家们普遍认为。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忠认为,人类只有在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基本被满足后,才开始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生活品质进行追求。所以,人们对城市水域的认知,经历了从生存需求意识到生活品质需求意识的转变。

  李忠走过国外很多地方,看到众多城市“水败”后痛定思痛,下决心,大手笔、大资金地,围绕城市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还清通流建设。

  专家们乐观地认为,只要城市形成共识,海口水系“清如许”并不难。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