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飞机正点起飞定新标准 航班延误将缓解
飞机正点起飞定新标准 航班延误将缓解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林可婷    2013-12-25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林红梅、钱春弦)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24日在此间表示,中国民航局已制定出航班正点起飞统计新标准———撤轮档,将在明年合适的时候择机实施。

  民航局副局长李军解释说,撤轮档是一个全球民航界通用的专业术语。如同地面的汽车一样,为避免汽车溜车,汽车停在车位里时,在汽车前面放置一个档板。飞机撤掉轮档后,即可启动发动机而滑行。

  民航业内专家说,与原来关舱门即为航班正点的统计标准相比,新标准意味着,不仅航空公司做好了旅客全部上齐的准备,而且机场做好了行李装上飞机,航油做好了加油,空管发出飞机滑行到跑道上起飞的指令。

  业内专家指出,新标准意味着,民航各链条全部做好了航班起飞的准备。与原来的标准相比是一个进步,不过因天空中航路拥挤,实施撤轮档新标准后,飞机滑行到跑道上时,仍有可能排队,旅客仍有可能坐在飞机上等待起飞。但原来关闭舱门后,飞机不能启动,旅客长时间坐在飞机上等待起飞的现象有望不再出现。

  让公众能顺畅乘坐飞机

  多头共管 延误深层原因

  乘坐飞机时,到达机场、换登机牌、过安检、登机、起飞、降落、出机场……环环相扣。在旅客眼里这本是一体的民航链条,而在民航现有体制下,却被分割为四个“婆婆”管理:除首都机场、西藏的机场外,其余全国的机场归地方政府管理;航空公司归国资委管理;空管归民航局管理;公安归公安部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教授认为,从深层看,我国航班延误成为持续多年的“顽疾”,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天路”方面:今年,我国民航运输飞机2179架,比4年前增加902架。但中国空域中的“天路”20多年却增加甚少,路少车多,必然拥堵。

  “空管”方面,如何提高空管系统的空中交通指挥能力,应是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空管航班正点率考核的责任制。

  机场方面:国务院颁布的《民航机场管理条例》明晰了机场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属性,但至今没有落实,地方政府对机场的考核指标是盈利。民航一业内人士说,机场如何肯花钱来搭建统一联动服务平台?

  航空公司方面:国资委对其考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民航局承担对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对服务也没有硬性的手段和考核。

  公安方面:民航局公安局一位专家介绍,我国民航公安的编制仍维持在8年前的水平,每天每万名旅客对应的民警数量不到4名。

  统一协调 搭建联动平台

  当“风调雨顺”时,民航各环节按照固定的航班时刻表运行。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这套体制就乱了套。面对延误的航班,该对哪架航班下达起飞指令?空管的回答是“不知道”;航空公司该让哪架航班先起飞,回答是“不知道”。民航都“不知道”,广大旅客自然更是一头雾水。民航应对延误的办法是:明知道天气不允许所有的航班都飞走,但仍让所有航班都到跑道上去排队,空管根据天气允许放行的情况,按照排队顺序,来放行航班,能放几架是几架。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要结束航班延误持续多年的混乱局面,必须走出各环节“各扫门前雪”的现状,搭建起统一联动的平台,大家为系统整体联动运转而出力。

  释放空域 缓解空中拥堵

  目前,由流量控制导致的航班延误,已经超过天气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延误成因。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繁忙机场已经满负荷运行,杭州、昆明等20多个机场以及京沪、京广、沪广等航路的保障容量已经全部饱和。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表示,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需求与空域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民用空域长时间不能有效增加,航班延误只会愈演愈烈。

  航班延误 服务不能“延误”

  恶劣天气下遭遇延误,民航也无奈。但航班延误、服务不能“延误”。

  很多因飞机延误暴发的恶性事件,多是因为旅客不能及时得到信息,产生焦灼、急躁的心理,从而引发争执和冲突。

  经常乘坐飞机的王先生说,作为航空公司及机场工作人员,要根据延误原因作出预估,第一时间将最新情况公布给旅客,给予旅客充分的知情权,并尽可能协助旅客改签、换乘或退票。还可以在航站楼内设置自助交通信息查询系统,旅客可以查询航班、公路、铁路信息,便于旅客自主安排行程。许光建认为,民航局要规范赔偿标准,让旅客做“明白人”。   记者林红梅、齐中熙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2014年春运期间

  旅客运输量

  预计达4200万人次

  民航局要求要努力做到航班正点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林红梅、樊曦)2014年春运期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4200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0%。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24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表示,民航局各单位要明确职责,落实预案,减少航班延误,努力做好航班正点工作。

  夏兴华说,为了满足春运期间航班运行,民航局及时调整政策,降低了国内航线加班准入门槛。民航局和各地区管理局积极受理各航空公司在国内、国际和港澳台航线上的加班包机申请,简化办理流程,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民航局已受理春运期间两岸加班428班、国际加班802班,预计今年国内加班数将达到1.2万个往返航班。

  夏兴华分析说,春运期间旅客增多,航班量增大,且大多集中在繁忙航路;天气因素较为复杂,冰雪、大雾等极端天气常有发生,对航班正常运行影响较大,保障难度增加。

  他强调,各航空公司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因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空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运行协调机制作用,落实“排堵保畅”的各项措施,加强与航空公司、机场间的配合;各机场要确保地面运行畅通有序,避免发生碰撞。特别是在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公路、铁路等单位的密切配合,确保旅客顺畅出行。

  评论

  治理航班延误要多管齐下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民航系统大力整治航班延误,通过建立完善航班正常工作规范和标准,有效遏制航班正常率下滑。2014年元旦、春节即将到来,管理者、营运商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千方百计让航班“准点起飞”。

  治理航班延误,就要竭尽所能地立规矩、出办法并且严格抓落实。航空公司要从航班编排、运力配置、运行规范、运行监控等多方面着手,提高航班飞行正常性。机场要实行快速过站保障,提高航班放行正常率,定期向社会通报航班情况。特别要加快工作节奏,适时出台航班正常工作规章,将航班正常和延误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由于航空运输特有的安全性要求,难免出现因自然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对此必须做好航班延误预案。要及时给乘客说法,改进服务,将心比心,做好乘客服务,疏导乘客情绪。民航系统要与地方政府无缝沟通,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做好航班延误后的“一条龙”服务。

  治理航班延误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推动国家空域体制改革,推进民航空管改革,再到优化航班时刻配置,尽力缓解空域资源紧张状况,都不是单方突进可以轻易解决。但事实表明,只要把乘客放到第一位,痛下决心,强化执行力,航班误点、飞行“没准儿”的痼疾是可以有效整治的。

  记者钱春弦、林红梅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