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易建阳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丰富的海南特色民俗文化,有疍家人咸水歌、琼剧、打柴舞、八音乐器演奏等,这样的机会真是千载难逢啊!”来自四川的罗大爷多次来三亚旅游度假,在今年的海南岛欢乐节上,他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今年海南岛欢乐节主会场的各种表演主要集中在三亚千古情景区,记者随着客流进入景区内,最先听到的是黎族的八音乐器演奏,8位老人,排成两排,他们用鼻箫、唢呐等乐器演奏动听的音乐,一群年轻小伙在嬉戏打闹,手中还拿着槟榔舞蹈。
为了配合海南岛欢乐节演出,槟榔谷景区抽调了6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展示黎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让游客能对黎族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南海碧波涛涛,渔香飘过五洲,潮涨潮落,几度秋,淘尽渔家几多愁……”在一处小木亭下,几位疍家老人在用力唱着咸水歌,他们带着竹斗笠,穿着疍家人的特别服装。
“我们接到海南岛欢乐节三亚组委会的邀请后,非常兴奋,咸水歌是一种小众文化,会唱的人不多了,这是一次很难得的展示机会,我们立即组织人员,今天下午1点就过来唱了。”咸水歌传承人张发结难掩内心的喜悦。
“制作一个这样的陶罐要多长时间?”游客刘女士好奇地问陶器制作者符日风老人。“黎陶的制作工艺比较繁杂,一件陶器从挖土到烧制完成,大概需要半个月。”符日风告诉游客。
一群人操着木棍,时而举起,时而落下,有人在中间穿来穿去,还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我们黎族打柴舞,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场一位表演者告诉记者。
今夜,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在三亚感受欢乐,与此同时,海南的文化也在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
(本报三亚12月29日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