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做强海南海钓业?行业呼唤相关政策法规出台
如何做强海南海钓业?行业呼唤相关政策法规出台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林可婷    2014-01-08

  

 

  三沙市永乐群岛海域,海钓爱好者在挥竿。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游客们乘坐游艇在三亚湾东岛水域垂钓。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钓友在船舷一侧垂钓。  本报记者 杨勇 陈实 摄

  

 

  海口市民在西海岸近海抛竿海钓。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三沙市永乐群岛海域,海钓爱好者展示“战利品”。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休闲渔业(下)

  海钓休闲旅游

  ■ 本报记者 罗霞 通讯员 赵媛 万英勇

  核心提示:

  北国飘雪之时,琼岛依旧如春,最是海钓好时节。

  海钓业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高度关联、发展强劲的产业链。美国近1亿人参与海钓活动,12亿元的消耗带来的是34亿元的社会利润。日本20%国民参与海钓,海钓业占据国民经济重要一席。

  海钓休闲旅游是我国海洋经济中的朝阳产业,“钱”景无限,然而近些年来海南的海钓客却呈萎缩之势。

  究其原因,主要如下:海钓业处于混乱状态,相关法规空白、规划滞后;海钓资源保护不力,钓点难寻;接待体系没有建起,尚未形成产业化;渔民难以转产参与休闲渔业;市场发育不充分,海钓企业运营艰难……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发展休闲渔业已成为国内各沿海省份共同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大做强海钓业,海南尤需深思。

  对比1

  一边是全国海钓人群急剧增加

  一边是大批客源被“堵”在岛外

  钓客呼唤海南海钓升级

  数说:全国共9000余万钓鱼爱好者,并以每年20%速度增加;与之相反,前几年海南年迎海钓客上万人,现在一年的岛外客接待量仅几千人。

  来琼海钓的人少了

  海南资深海钓人“五指山”,是海南钓鱼论坛网站的创办人和总经理,在海南钓友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岛内外的众多海钓人爱跟他咨询海钓信息,寻求海钓出行帮助。不过这两年,找他的海钓人少了。

  “以前每天接到的海钓咨询电话不下10个,现在每天仅两三个。”“五指山”说,现在来海南海钓的人越来越少。

  据“五指山”估算,前几年,海南每年迎来上万的岛外客人来海钓,现在海南海钓一年的岛外客人接待量仅几千人。“目前在海南海钓的绝大部分是本岛居民。”“五指山”告诉记者,这两年岛内海钓人口增长很快,不下2万人。

  海南海钓优势有三

  从发展条件上看,业界普遍认为海南具备发展海钓业的天然、绝对优势:一是海南海岸线很长,而且海域海岸线地理地势条件适合海钓;二是海南鱼类资源丰富,鱼类品种非常多;三是海南常年无冬,全年都适合海钓。

  “海南海钓的鱼种中,不少是国内其他省份没有的,如旗鱼、黄鳍金枪、牛港等鱼种。”省政协委员陶灵刚介绍,这些鱼的钓法更能与国际流行的海钓活动接轨,是将来引进国际高端钓鱼比赛的先决条件。

  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南海钓,还拥有一片广阔的市场。据中国钓鱼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9000余万钓鱼爱好者,近年来钓鱼人口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不少钓鱼爱好者均向往着在海里大钓一把,享受海钓的乐趣。

  捧着金饭碗没饭吃

  捧着金饭碗、拥有大市场的海南海钓,缘何缺饭吃?

  尽管业界对海南海钓岛外接待量是否减少存在着不同看法,但业界人士普遍指出,一大批岛外客源正被堵在岛外。

  有的是主动放弃。“来干嘛?”“五指山”说,目前海南海钓对一些岛外客人没有吸引力,来了钓不到鱼,且钓鱼不够方便、安全。

  有的是被动割舍。“每次只要说找到钓点了,立马会有很多人报名来海钓。”锐德钓品负责人张锐感叹,只可惜钓点难找。

  对比2

  一边是诸多钓点荒漠化

  一边是少数钓点鱼成群

  生态呼唤资源恢复保护  现状:钓点难寻是目前海南海钓钓友们最头疼的事,以往钓友们主要在岸边钓鱼,如今基本要租船出海找鱼,甚至去西沙等地钓鱼。

  以前鱼太多现在常“打龟”

  海南钓友们拥有不少海钓伤心地,最令他们伤心的地方莫过于文昌七洲列岛、万宁大洲岛等。在海钓人的心中,这些地方曾是海钓天堂,如今却几乎成了海洋“荒漠”。

  “渔夫”张锐记得,前几年,七洲列岛、大洲岛周边海域的鱼非常多,红友鱼、石斑鱼、马鲛鱼等均有,“鱼太多了,钓到不想钓。”

  “现在去这些地方钓鱼,十次有八次会‘打龟’。”张锐介绍,钓友们形容钓鱼打空为“打龟”。没有“打龟”的时候,钓上来的鱼也一般是洄游性鱼类,本地鱼少。不光七洲列岛、大洲岛缺鱼,陵水、琼海、洋浦、临高等地的钓点渔业资源也出现明显衰退。

  钓点难寻,是目前海南海钓钓友们最为头疼的事情。以往,海南海钓钓友们主要在岸边钓鱼,如今基本要租船出海找鱼,甚至去西沙等地钓鱼。

  炸鱼破坏珊瑚礁赶走鱼

  针对海钓渔业资源的减少,业界人士指出,渔民炸鱼等作业方式,使鱼群赖以生存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留不住鱼。

  “珊瑚礁都被炸坏了。”“五指山”告诉记者,有一次在七洲列岛钓鱼,渔民们在周边炸鱼,造成整个岛在抖动。

  与众多钓点“荒漠化”不同的是,三亚蜈支洲岛、陵水分界洲岛等地周边海域里,却是鱼成群的喜人景象。

  “蜈支洲岛等比较注重生态环保,鱼非常多,水面上就能看到不少鱼。”张锐说,以往在分界洲岛炸鱼的人也很多,自开发建设后,经过保护,没几年工夫渔业资源便得到了明显恢复。

  “海里其实都是鱼。海南缺的不是鱼,而是缺鱼群生存环境。”“五指山”指出。

  投放人工鱼礁效果初显

  在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方面,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蜈支洲岛近年来投放了不少人工鱼礁,目前已初步建成我国第一家热带海洋牧场。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爱民在考察蜈支洲岛人工鱼礁情况时发现,人工鱼礁已经投放了2年半时间,目前礁体上附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各种鱼类大量聚集,最初是小鱼成群,现在一些大鱼也被吸引了过来,为发展海上游钓奠定了基础。

  “先不要急着接待客人。”“五指山”认为,海南海钓业当务之急是要保护和恢复钓场,一方面对渔民不当捕鱼行为以及钓友“大小通吃”行为等进行有效管控,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举措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形成钓场。

  对比3

  一边是钓友们花高价偷着去西沙游钓

  一边是现有钓点不方便不安全不规范

  朝阳产业呼唤规模运营

  建议:建四大海钓基地:一是在文昌铜鼓岭一带建岸边基地;二是以三亚为基地开发西沙、南沙市场;三是在万宁大洲岛建基地;四是以洋浦为基地,开发北部湾钓场。

  大多钓客只能选“熟人路线”

  海钓业界有个“秘密”:几艘来自岛内外的船,载着客人在西沙、文昌油井开展游钓。因缺乏对休闲渔船等的相关管理规定,这些船只能偷偷摸摸的,不过收益颇为丰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钓业界人士介绍,参团去西沙游钓大约需花1万元,“比去马尔代夫钓鱼贵。”

  像这样去西沙等地海钓,目前属于难得的小众化享受。业内人士介绍,海南海钓尚未形成接待体系,大部分人来海南海钓,只能选择“熟人路线”:通过网络、朋友圈等途径了解海南海钓信息,寻找钓点等。

  钓友建议海南建海钓基地

  “海南海钓业尚未真正起步。”业内人士指出,其特点为“无组织、无纪律”,总体状况处于“无规划、无管理、无产业、无(大)产出”的四无状态。

  海钓人反映海南海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海钓不太方便、不够安全、价格不规范、配套休闲娱乐活动缺乏等。

  不方便体现为:不少客人来海南海钓时,往往“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去哪钓,找不到人咨询与服务,不少人最后只能放弃来海南海钓。一些钓友建议,海南需建海钓基地。

  省海钓协会秘书长白殿卿认为,海南可以考虑建设四大海钓基地。一是在文昌铜鼓岭一带建设岸边基地,开发七洲列岛,可以发展高端海钓赛事;二是以三亚为基地开发西沙、南沙海钓市场;三是在万宁大洲岛建设基地;四是以洋浦为基地,开发北部湾钓场。

  培育综合性休闲渔业项目

  交通和安全也是海南海钓人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钓友们介绍,海钓爱好者一般租渔民的船出去钓鱼,这些船没有护栏等安全设施。

  一些钓友爱带着家人一同出去海钓、游玩,他们发现,海南海钓基本无配套休闲娱乐项目,“海钓点附近应建有一些休闲旅游项目,这样可以让钓友的家人也玩得尽兴。”

  对比4

  一边是海钓离不开渔民参与

  一边是渔民转产转业槛难迈

  行业呼唤政策法规出台

  困境:渔民想加入海钓业困难重重,海钓企业受政策不明朗、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经营困难,生生死死的现象不时上演。

  改造的休闲渔船成“黑船”

  海口湾一带,最近停泊着三艘经改造的休闲渔船。不过,自2011年起进行改造后,这三艘船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三艘船成了‘黑船’,没法运营。”改造这三艘船的海南海之约海钓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祥君介绍,由于我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等尚未出台,三艘船自完成改造后,在几次运营过程中碰到重重困难。这些船既没了渔船的身份,也没有休闲渔船的身份,没有休闲渔船牌照及活动海域等。

  目前在海南,海钓公司、海钓俱乐部少,因无船出海、钓点难找等,所组织的海钓活动吸引力有限,经营颇为困难。海南一些旅行社为了增加旅游线路吸引力、一些渔具店为了促销渔具,也会提供海钓服务、组织海钓活动等,但均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运作。

  受产业政策不明朗、海钓资源未充分掌握、专业人才缺乏等,海钓俱乐部生生死死的现象不时上演。

  渔民乐意转产参与海钓服务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海钓离不开渔民、渔船。前些年,海南海钓爱好者多在海岸边钓鱼,不用租渔船。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海钓人只能选择租用渔民的船出海找鱼。一艘船每天的租金大约二三百元,渔民负责开船。

  陶灵刚认为,渔民、渔船参与海钓业,发展休闲渔业有不少好处:一是把一些渔船改造成休闲渔船,渔民可以从导钓、安全陪护、开船海钓等海钓产业链中受惠。二是渔民熟悉渔船、海状、渔汛,有利于海钓的开展。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一些渔民出海捕鱼意味着亏本,因而选择将渔船闲置在家。对于转产参与海钓服务,不少渔民颇为乐意。

  受制于目前的转产难等,渔民与海钓者“抢鱼”的情况不时出现。张锐感叹道,一次在万宁石梅湾附近钓鱼,等有鱼上钩后,一直站在旁边看的渔民立马开始炸鱼,“钓友们现在都不敢公开钓点,一旦公开新钓点,渔民也跟着来了。”

  休闲渔业缺规划无法规少投入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段德玉直言,在海钓等休闲渔业发展上,政府管理是滞后的。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指出,我省海钓等休闲渔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除三亚外,大部分市县没有制定休闲渔业规划。二是对休闲渔业的发展尚未制定明确的法规和制度,休闲渔业的注册登记、产业运行、市场监管、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均无章可循,全省性的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三是缺少政府层面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与引导。四是项目投入力度较小,缺乏真正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休闲场所。(本报海口1月7日讯)

  圆桌讨论会

  开展示范引领

  海南发展海钓等休闲渔业的条件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完善规划和标准,合理确定优化发展区域;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示范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农业部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张成

  兴建人工鱼礁

  台湾近海鱼类资源也曾被严重破坏,随着采取各种保护和恢复措施,鱼类资源已得到明显恢复,其中一项有力措施便是兴建人工鱼礁。海南应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禁止炸鱼、电鱼、毒鱼等。

  ———台湾资深海钓人林建州

  打破单一垂钓

  海南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经营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打造出一条以“洗海浴、捕(钓)海鱼、吃海鲜、观海景、买海货”为特色的旅游热线。

  ———省政协委员陶灵刚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