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睡的旅游资源被一一唤醒,让文昌更好地融入省会经济圈
■ 本报记者 刘笑非 特约记者 许环峰
今天天气清朗,阳光明媚。一位内地来文昌市旅游的朋友和记者一起驾车从文城镇出发,沿文昌大道右拐上迎宾大道,经文航路上滨湾路,再由清澜大桥到东郊上滨海旅游大道,一路向北,直奔龙楼镇。
一路上,两边的风景呈扇面不断展开、放大、又瞬间掠过。近处的树木、村舍,远处的大海、山岭,涌向视野……
“在这条路上开车真是一种享受!”朋友赞叹说,“想不到文昌这么美!”
作为文昌未来发展的大动脉,也是文昌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大的工程,“两桥一路”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打破制约文昌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文昌未来的发展拓展出一片广阔天空。
“两桥一路”打通发展瓶颈
文昌在海南的发展格局中有着特殊的份量,但优势资源集中的广大北部及东部地区,因偏离交通干线,发展瓶颈日益凸显。
文昌,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谋篇布局,抢抓机遇?该市充分认识到了要打破文昌发展的瓶颈,只有迎难而上,紧紧抓住国家建航天发射基地的大好机遇,集中人力财力,搞好“两桥一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12月18日,总投资5.95亿元、历时33个月、全长1828米的清澜大桥建成通车。
随着连接清澜大桥西头的滨海旅游公路不断向北延伸,文昌市东部及东北部地区沉睡的旅游资源被一一唤醒,向世人展露出她迷人的魅力。高隆湾、东郊椰林、文昌航天城、铜鼓岭、八门湾、宋氏祖居、月亮湾等,犹如颗颗明珠,被旅游公路这条美丽的丝带串起,在蓝天下闪闪发光。
“两桥一路”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文昌的交通格局,让文昌更好地融入省会经济圈,借助省会海口的优势加快发展。同时有力地推动了沿海重要景点片区包括近150公里海岸线上11万多亩滩涂地的开发,集合丰富的旅游资源,放大航天品牌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铺前大桥有望年内开工
全长99.43公里、预计全部投资40亿元的滨海旅游公路,犹如一个反方向的“C”字,将清澜大桥与铺前大桥连接起来,途经东郊、龙楼、昌洒等7个镇,直接惠及沿线近20万群众。这既是旅游公路,又是生态公路,更是致富公路。目前,50%的工程已经竣工。其中,清澜大桥和旅游公路东郊至昌洒段的建成通车,大大推进了铜鼓岭国际化旅游区和月亮湾起步区的开发进度,使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和月亮湾起步区的建设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连接海口、文昌两市的跨海大桥———铺前大桥已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有望于年内开工。大桥全长5739米,计划投资约26亿元。建成后,从铺前到海口仅需20分钟,即可实现与省会海口“同城发展”。
滨海旅游公路昌铺段正加快推进,文昌至琼海的高速公路和文昌至定安的高等级公路征地等前期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制约文昌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被一一打破。适逢马年,文昌,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抖鬃扬蹄,准备实现新的跨越。
(本报文城1月29日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